|
楼主 |
发表于 2019-10-6 17:30:35
|
查看全部
开放的大城市意味着更大的多样性
中国经济2012年以后开始了从工业到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的经济结构转型。判断经济结构转型的拐点,在经济学文献中有明确的定义和一套通用的指标体系,不能只有一个指标做判断。从国际经验来看,当购买力平价下的人均收入水平达到8000美元以上,当工业部门名义增加值份额达到不低于35%的峰值以后开始持续下降,当工业部门真实增加值份额不再上升,当工业部门就业份额持续下降,当全社会对工业品消费份额持续下降,当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就业和消费份额持续上升,这些条件都成立的情况下,才能认定经济迈入工业到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业的经济结构转型。
中国经济2012年以后出现的变化完全满足上述条件,从其他高收入国家的经验来看,中国从工业到服务业的经济结构转型动作既不超前,也不落后,是非常标准的动作。接下来我们讨论几个经济结构转型中的重要现象。
第一个,从制造到服务的消费升级。随着人均收入提高,城镇家庭消费支出出现了颠覆性结构变化。2005-2012年,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主要是家用电器)、交通和通讯、衣着开支的平均增速高于全部消费支出的平均增速,食品支出增速非常接近全部消费支出的平均增速,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和医疗保健等支出落后于全部消费支出的平均增速。2013-2018年,医疗保健支出增速从前一个阶段的最后一名上升到第一名,交通和通讯开支增速依然稳居第二名,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开支增速从倒数第三名上升到第三名,接下来的是居住开支,然后是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开支,这些都高于全部消费支出的平均增速,对食品和衣着的消费支出增速垫底。
第二个,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崛起。需求端向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和服务倾斜,供给端会做出反应。我们有一张图,图的纵轴是行业人力资本密集度,具体的度量方法是该行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就业在全部就业中占据的比重,横轴是该行业的增加值平均增速。2012-2016年期间增长最快的行业是人力资本更加密集的行业,人力资本密集度与行业增加值增速形成了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这个现象与2012年之前资本密集型行业有更快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三个,大城市的胜利。当中国经济进入从制造到服务的经济结构转型期以后,人口继续涌向城市,与此前不同的是人口更倾向流入大城市。2012-2017年期间,城市规模越大,人口流入越多。人口100万以上城市的城市常住人口增速与该城市所在省份的常住人口增速基本相同,分别是0.62%与0.63%;人口500万以上城市的城市常住人口增速高于该城市所在省份的常住人口增速,分别是0.79%与0.62%;人口1000万以上城市的城市常住人口增速远高于该城市所在省份的常住人口增速,分别是1.21%与0.63%。
无论是为了消费升级,还是为了提高人力资本获得更高收入,到更大的城市工作和生活成为最佳选择。大城市拥有更多人力资本密集的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是因为开放的大城市在知识创造和传播方面更具优势,有利于形成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开放的大城市意味着更大的多样性,这些多样性不仅包含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也带来了羡慕和嫉妒这些学习和创新的原始动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学习有了更大的潜在空间,更妙的是很多知识和信息都是免费的。开放的大城市意味着更大的市场规模,这有助于容纳更细密的专业化分工提升效率,有助于孕育新生,孕育新的企业和产品,当然也包括了新的知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