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76|回复: 0

懂得感恩是做人的本分(民生观)

发表于 2019-10-8 11:43: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懂得感恩是做人的本分(民生观)
人民日报熊 建2019-10-08 00:00
承恩、报恩的交融升华,汇聚成了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丰厚土壤

知恩图报,是我们的传统美德。

河南伊川孤儿刘恩峰无疑是懂得报恩的。16年前,因双腿残疾,刘恩峰刚出生没多久就被遗弃了。幸运的是,他被伊川县的苏松叶、刘才永夫妇捡回抚养长大。

刘恩峰很上进,刻苦求学,克服了身体缺陷带来的种种困难,今年考上了大学,以自己的成才报答了养父母的抚育之恩。

类似这样知恩图报、感恩戴德的事情,史不绝书。

韩信少时家贫,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也就是“漂母”,见他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一连好几天。多年后,功成名就的韩信没有忘记漂母的恩情,派人四处寻找,以千金相赠。

报恩的故事很多,我们熟悉的恩情也有很多种,除了刘恩峰承受的养育之恩,还有救命之恩、知遇之恩、培育之恩、襄助之恩等等。甚至夫妻之间,我们也冠之以恩——“一日夫妻百日恩”。

按照中国人的心理,受了人家的帮助,如果不能报答,就会寝食难安,甚至能达到“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的地步。报恩是做人的本分,哪怕只受人滴水之恩,也当思以涌泉相报,所以我们说恩重如山,投我以木桃,要报之以琼瑶。

古人说,承恩容易报恩难。因此,报恩当求及时。比如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欧阳修就说了:“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意思是,安葬父母的仪式再繁厚,祭祀的供品再丰厚,也不如趁其在生之时,尽自己哪怕是微薄的奉养义务。

报恩贵在行动。曾经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徐本禹,当年放弃了读公费研究生的机会,来到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的贵州省大方县的山村小学,当了一名义务支教老师,一干多年。“我要延续老师你支教的愿望。”徐本禹曾经教过的一名学童,大学毕业后也坚持要回到大山支教,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这就超越了个人恩情,融入了报国情怀。

环环相扣、生生不息的承恩、报恩的交融升华,汇聚成了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丰厚土壤,让社会运行更加顺畅、更加和谐。身在其中,不胜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