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02|回复: 2

[转贴] 撤除心灵的“玻璃”

发表于 2019-10-8 20:22: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的几天,鲨鱼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然而这一切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游到对面去,更无法尝试那美丽的滋味。它试了每个角落,每个角度,每次都是竭盡全力,但每次也总弄得伤痕累累,浑身破裂出血。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色彩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在鲨鱼眼中,它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实验到了最后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当那些热带鱼逃回对面去,它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游过去。
  
  在鲨鱼眼中,那块无形的强化玻璃已经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或者成了头破血流的代名词。即使撤除了玻璃,它也不敢再去触及那种在心灵深处早已根深蒂固的伤痛。
  
  有个教授做了个脑筋急转弯问题的答案统计,题目很简单,说是小明的父母生了三个孩子,老大叫大毛,老二叫二毛,那么老三叫什么?要求在一秒钟之内答题。许多人都会脱口而出:“三毛!”结果,一百个人中,只有九个人回答正确,正确率只有9%(该叫小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遇到这类事,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要通过一座限高的涵洞,卡车的高度只比涵洞高几厘米。通常有着丰富驾驶经验的司机不是选择绕道而行就是选择先卸货,通过涵洞再重新装货。而站在一旁的路人看到鼓鼓的车胎,忍不住对汗流浃背的驾驶员说,你把轮胎的气放掉一些不就可以通过了吗?问题就这样得到了解决。
  
  思维是人们长期以来养成的一种既成的习惯定式。许多在我们看来本身就一成不变,甚至千真万确的事情,其实往往就是最大的错误。天是蓝的,水是绿的。这些认知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但殊不知,这些诸如此类的描述,却只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所缔造的一个个美丽的错觉与假象。很多人没有想到,倘若是阴雨天、黑夜或者水质受到了污染呢?所以,更多的时候,需要不断审视和怀疑自己。标新立异与墨守成规只有一步之遥。在高山危巅上行走,进一步,也许海阔天空,也许粉身碎骨。人生之路非进则退,用另一种思维去用心解读,沼泽可变坦途,视线穿过浩瀚的沙漠,前方就是绿洲。
  
  错误的思维正如树上的毒瘤、心灵中丛生的野草。跳出习惯的羁绊,你就发现和读懂了自我。走出了思维的误区,你就迈向了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11 14:21:55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1 19:48:12 | 查看全部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来访回帖!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