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0|回复: 0

尉凤英: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

发表于 2019-10-14 20:02:3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经济日报


                                   尉凤英(中)。 新华社发

  今年已经86岁的尉凤英,眼神里依然透着一股英气。这位曾受到毛主席13次接见的老劳模,带出的38个徒弟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劳动模范——辽宁省朝阳市城市道路清扫保洁管理大队大队长夏志国、沈阳市沈河区房产“110”房屋报修中心主任夏云龙、沈阳机床集团设备维修工人陈新海……

  年轻时的尉凤英就对技术革新着迷,进入东北机器制造厂刚5个月,她就完成了第一项革新——自动卡具,使产量一下提高了80%。为了研制自动送料机,因驱动转动部分形似机车轮拐的转动,她就跑到铁道附近蹲着观察,结果被机车喷出的雾气熏得一脸水;在梳头的时候,看到多齿木梳就联想到车床的单刀切削,于是研制出四刀切削。正是因为这种痴迷劲儿,一个仅依靠夜校补充文化知识的女工,从1953年到1965年,共搞成技术革新177项,其中重大技术革新58项。

  在这些技术革新的帮助下,她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仅用434天时间就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仅用120天时间又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1965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向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同志学习》。

  尉凤英虽然退休了,但仍然言传身教带着一群“劳模徒弟”向前奔。尉凤英说,她更愿意老有所为、老有所乐。2007年,尉凤英与沈河区房产报修中心的夏云龙结成师徒,深知维修工人辛苦的她,用缝纫机为报修中心的38名队员每人缝制了一个“健身袋”。在劳模精神的鼓舞下,沈河区房产“110”房屋报修中心有求必应,全心全意为百姓排忧解难,社会满意率达100%。

  “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多大劲就要使多大劲,能干多长时间就要干多长时间。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尉凤英常说。(本报记者 孙潜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