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1|回复: 2

[转贴] 苏州古镇如画

发表于 2019-10-14 20:37:5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金陵石化 曾敏

金秋十月,乘国庆假期前往苏州三日游,沿着湖边行走,细细品读江南风光,并得以圆了一睹木渎古镇的心愿。

古镇上红旗招展,游人如痴,节日的氛围展现的淋漓尽致,用如诗如画来描绘这古镇一点也不为过,小桥流水边,依然是柳影葱茏。游人流连在青石板或弹石筑成的小街上,而乌篷船在两壁长满青苔的河渠里轻轻泛游……随便在哪举起镜头,那江南特色的白墙黛瓦民宅、古色古香的廊桥、张扬着梦幻秋色的参天古木,无疑都会构起一幅非常美丽的画面。

木渎,是个有传奇故事的古镇,雅称香溪,素有“吴中第一镇”“秀绝冠江南”之誉。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至于香溪雅称,据传是西施与宫女常在此小溪沐浴,胭脂染香了溪流,因此而得名。而清朝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次次及此,虹饮山房为此还被蒙上了传奇色彩……

木渎,水多,桥多,巷多,古宅多,且名人多,使它染上了浓浓的书香味,让人情不自禁就会诗意盎然。木渎古镇明清文化遗存丰富,水巷小桥平实古朴,枕水人家的房屋简陋老旧,古街水道没有一眸惊艳处,天平山更以“红枫、清泉、怪石”三绝闻名江南,“天平观枫”成为江南的一大奇观。

清代《姑苏繁华图》描写木渎景致占一半。明清时代镇上有私家园林30余处,享有“园林之镇”的美誉。严家花园,位于木渎古镇山塘街王家桥北,最初是清乾隆年间苏州大名士沈德潜的寓所。清道光八年,沈氏后人将此院落让给木渎诗人钱端溪。钱氏叠石疏池,筑亭建楼,取名端园,有友于书屋、眺农楼、延青阁诸胜。光绪二十八年,木渎首富严国馨买下端园,重葺一新,更名“羡园”。因园主姓严,当地人称“严家花园”。严家花园经过三代主人的努力,前后历时二百多年,无论是岁月沧桑,还是人文蕴积,都赋予严家花园一种文化气息和名园风范。被现代著名建筑学家刘敦桢教授称为“江南园林经典之作”, 游山玩水的大行家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次次驻跸于此,想来此项必有深意隐匿。

“江南雨多春漠漠”,春末夏初姑苏雨更稠,听说雨中的木渎越发江南味道的灵秀。水中涟漪活泼的散开聚起又散开。地锦覆盖的明代古董永安桥,雨中浓翠深深,落进溪里的雨滴染就一池碧色,落到船娘着橘色救生衣,留下淡淡的印痕。在厚重石块拱券的桥上极目望古,香溪没了馆娃宫里的脂粉船,也不见载满一船风流的康乾幸江南。江南依旧、香溪依然、古桥仍旧,雨落俨然,光阴却是过了两千五百年。

行走木渎,别有一番韵味。这是个常被人读错名字的地方,也因此更令人铭记于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0-17 16:36:13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7 19:58:41 | 查看全部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来访回帖!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