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5|回复: 0

马玉芬:守护实验室的“安全卫士”

发表于 2019-10-17 19:45: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9月26日18时,马玉芬向往常一样走进实验间开始认真核查,这是她每日的“必修课”。从实验台上摆放的仪器是否在区域线内到设备的插头是否按规定断开,每一个细节她都不放过,按照实验区的5S管理一一进行核对。发现隐患她便及时记到本子上,第二天通报给大家,让同事们提高警惕,引以为戒。

在她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摞厚厚的检查记录,这是她日复一日辛勤付出的结果。几年来,马玉芬把单位视为家,全心全力护安全,成了西北油田分公司实验中心名副其实的“安全卫士”,热心认真的马玉芬被大家亲切的称呼为“马大姐”。

信息系统让化学品“全程留痕”

实验中心的科研技术人员在日常的试验中经常会接触一些化学品,但化学品管理中存在着流转信息难掌控、库存量难预测等问题。为了降低隐患,马玉芬和同事们参与开发化学品信息系统,对化学品的领取、流转、使用、回收实现全过程监控,守住了安全红线。

该系统围绕化学品的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储存地点三个节点来设计,从入库、领用再到空瓶回收,在化学品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内,对化学品的用量、位置实时跟踪监督,实现了“线上审批,线下留痕”。

然而,在这背后却是马玉芬和同事们反复尝试调整的辛勤付出。她回忆当初研发这套系统时,仅仅对化学品危害特性分类这一项就整理了两个多月,周末加班也是家常便饭。但是,眼看系统一天天完善,马玉芬觉得这一切都值了。如今,该系统累计流转数据5000余条,已在实验中心各实验室全面推广开来。

废液收集装置让员工不再“谈废色变”

在实验过程中经常用到盐酸、无水乙醇等易燃及腐蚀类的化学品,而且涉及品种多,使用后会产生一定的危险废液。如果对废液的存储、处置不当,将会对员工的身体健康产生二次危害。

2017年7月,马玉芬和同事们开始对对废液收集装置开展调研,2个月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提出了密闭式废液收集装置的设计思路,同年年底,第一代废液收集装置成功问世,该装置具有密闭性好、使用方便、自动提醒等功能。并且凭借此项设计,马玉芬还获得了分公司“手握安全红线,建设绿色油田”安全环保创意项目大比拼三等奖。

此外,作为实验室的兼职安全员,马玉芬还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安全常识教育,帮助员工树立安全观念。凭着这份对工作的热爱多年兢兢业业,勤劳付出,多次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提高实验室安全意识与责任,也已经在她的心里深深的扎下了根。“安全是石油人的生命,不能有半点马虎。”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西北油田 刘尚军 郝谊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