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29|回复: 0

对“打卡式旅游”不妨宽容看待

发表于 2019-10-19 07:58:2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打卡式旅游”已成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有人觉得,“打卡式旅游”流于形式,旅游体验感不足,也有人觉得旅游只要开心就好,“打卡”也能带来成就感。(10月17日《中国青年报》)
所谓“打卡式旅游”,就是在出门之前就做好攻略、定好任务,到达旅游目的地之后走马观花式地游览一番,然后把拍摄的图片、视频发完朋友圈就奔赴下一个景点。从增强旅游体验感的角度来看,我们当然不鼓励这样的“打卡式旅游”,因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旅游方式,游客很难真正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人文特色、风土人情,成了一种为了旅游而旅游。从发展旅游经济的角度来看,“打卡式旅游”在一个地方的停留时间很短,旅游者大部分的支出都花费在了景区门票上,所以对整个旅游产业链的贡献也就十分有限。
但即便这样,我们也不能随便否定这种在年轻人当中很盛行的旅游方式。一则,尽管“打卡式旅游”有为了旅游而旅游的意味,但这毕竟是一种自主选择、自由权利,而且不少人也确实从这种旅游方式中获得了成就感。二则,除了一些以旅游为职业的所谓“旅游达人”,对于绝大多数国人来说,限于时间、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很难把全国所有的景区景点都走遍,“打卡式旅游”确实可以帮助人们去到更多的地方,看到更多的风景,这样的旅游理念无可厚非。
“打卡式旅游”虽然是旅游者主观选择的结果,但同样也有“被迫无奈”的成分在里边。一个景区景点也好,一座网红城市也罢,要想让旅游者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项目之外,还需要过硬的服务质量、良好的旅游环境和秩序。
但是现在国内不少景区景点和旅游城市,偏偏缺少这些要素。尤其是一些人工打造的景点,可以说只有建筑没有灵魂,只有景观而缺少文化,游客缺乏留下来慢慢游览、细细回味的动力。如果这个地方的旅游环境和旅游秩序也难尽如人意,经常发生欺客宰客现象,游客恐怕只有尽快逃离的份儿,哪里还有心思进行深度游。
所以,要想让更多游客从“打卡式旅游”变成深度旅游,还需要旅游主管部门、地方政府以及景区景点自己把文章做好,让游客从心里觉得某个地方值得停留,甚至是流连忘返。(苑广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