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菊芳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介绍,截至2018年底,奇正藏药累计投入1亿余元人民币用于藏区和西部医疗、教育、扶贫、赈灾等社会公益事业。图为2017年5月,雷菊芳在青海开展义诊捐药公益活动。钟欣 摄
20余年慈善路:建藏医学校,传承民族文化
“财富是属于社会的,更是属于大众的。”雷菊芳这样说,也这样做着。刚刚起步,就将“公益”二字纳入她的事业计划,开启了长达20多年的慈善之旅。
除了开展由光彩事业投资项目、培养人才、带动当地的义利兼顾的主模式,雷菊芳开始探索参与可持续发展公益项目的新光彩模式,在参与扶贫开发和捐赠活动中她感受到,“建藏医学校、培养人才、传承民族文化,打造一支留下来不走的援藏队伍,是西部民众最根本的需求。”
2004年,奇正在西藏林芝南伊沟创办贡布曼隆宇妥藏医学校,开展传统藏医教育,公司全资捐建,教学和运营完全由学校自行安排,学校附设有藏医诊所,接受民众诊疗。
2007年,奇正在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下,专设“西藏文化保护与传承专项基金”,系统投入公益事业;2008年,启动“百家藏医诊所计划”公益专项,在西藏、青海等偏远藏区捐建及资助运行藏医诊所共14家,为数万名藏族民众提供低廉而便捷的医疗服务。
此外,公司还在西藏林周县投入超过1400万元,恢复重建五明文化学院,开展西藏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了超过百位特色文化传承人才。
前不久,雷菊芳走访了四川的几所藏医学校。她说,学生5点多就起床读书,早上学理论,下午参与实践,比起科班的学生,他们的实践经历更加实用和丰富,可以独自撑起一个诊所,这样不仅促进就业,还解决了偏远地区民众看病难的问题。
“学生们不仅是藏医药传承的主体,更是藏医药文化传播的载体。”雷菊芳说,作为藏药企业,深深地受益于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尤其是在传承方面,特别重要。藏医药传承更多在民间,学校培养的这些年轻人,只要他们继续行医,就是对藏医学的最好传承,也反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这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
不仅如此,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尼泊尔地震发生后,公司第一时间组织“奇正藏药光彩医疗救援队”,将藏药送给灾区急需的民众。
在藏医药领域运行光彩事业二十多年,雷菊芳恪守她的利他之志,截至2018年底,奇正累计投入1亿余元用于藏区和西部医疗、教育、扶贫、赈灾等社会公益事业。
以利他之心崛起民族医药:科技创新,世界共享
用雷菊芳自己的话说,她是一位天生的理想主义者,正是内心利益他人的追求,以及探究钻研的专注精神,促使她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牵引她亲近以利益众生为宗旨的藏医药文化。
作为发端于中国西部的民营企业,奇正藏药专注于民族医药、健康产业。
“今天的人类社会,享受了科技发展带来的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时我们也受到了关于健康的挑战,而民族医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雷菊芳认为,科学地发掘民族医药,加之有效推广,就能为解决今天社会的健康难题带来希望。
奇正藏药创办之初,为了让保持传统工艺方法生产的藏药走出藏区,雷菊芳带领藏汉研究专家成功研发了新剂型专利藏药——奇正消痛贴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真空冻干”,科学地解决了青藏高原天然植物的活性物质提纯和保存。产品一面世,就受到患者欢迎,以其速效可靠,成为中国国家队运动员首选的必备药品。
如今,公司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解决传统藏药生产的顽症,日益现代化,不断进行剂型创新使产品更符合现代消费需求,获得市场认同。截至2018年底,公司有55个藏药品种和72个药品批准文号,其中OTC品种9个、国家保密品种2个,涉及骨科、神经科、妇科、消化科等多个藏医特色治疗领域,完善了藏药差异化治疗优势领域的布局。
在西医与传统医学理论之间,奇正藏药继续强化学术引领和专业驱动,专注于在安全、功效和质量方面挖掘高原药物的特有潜力,产品远销海内外市场,为世界民众所共享。
截至2018年底,公司累计上市销售的产品、品规、版本达48个,海外市场覆盖北美地区的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等,主要客户为医院、药店及社区服务中心等。
回顾20多年医药之路,雷菊芳始终相信:“生而为人,赖以生存的生意和业务繁若星河,有幸以智慧和精进为他人、为自己播下种子,绽开健康长寿的花朵,收获安乐信仰之果,这是我们的人生福报。”
民族药发展的成功,在雷菊芳看来,如同光彩精神中提及的“发展企业,回馈社会”,这是一个息息相关的、相互依存和帮助的关系,“这才是真正的光彩事业,也是扶贫实践的最好案例,在20多年前便有了这份理念。”(中新网记者 丁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