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17|回复: 0

[行业特色与就职提醒] (税务)为业绩向潜规则低头 “争强好胜”将她推向深渊

发表于 2010-8-14 17:06:3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她叫周丽,四川人,1969年出生,硕士研究生学历。因挪用资金罪,于2005年6月被判有期徒刑9年,时任某证券公司北方地区总部总经理。
  父亲就像“石光荣”
  周丽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因为在部队长大,小时候还有点瞧不起地方的孩子,认为他们太娇生惯养。部队营区离学校很远,每天上学要走40多分钟,而且还要翻过一座小山,周丽从不觉得苦。父亲是名像石光荣一样的军人,对待四个孩子就像对待新兵蛋子。只要周末回家,他便要求孩子们列队向他汇报一周的学习生活情况。有一次姐姐穿了一件带花边的衣服,父亲看到后就将花边撕掉了。为此,母亲没少和他生气。当年电视里演《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个石光荣特别像她的父亲,这个电视剧一播妈妈就让他们兄妹几个看,又生气又无奈地说:“你们看,这就是你们的死爹!”可是,生活上学习上的严格要求,也促进了几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周丽是最小的孩子,从小好强不服输,当然也很任性。有一次想学习游泳,向家里要游泳衣,妈妈当时不给买,她为此竟两天没吃饭。在学校里她是又红又专的学生:第一批加入少先队,13岁加入共青团,高中入党。周丽这样说自己,她总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达到这个目标后,还想往高处走,马上就会再设定一个新目标。
  上大三时,周丽到当地税务局实习,特别羡慕税务专管员,觉得这种人经常到企业查账,很风光,很了不起。于是就想,毕业后一定到税务局工作,要有“掌控一方”的权力。毕业分配后,她进了当地商业局,干了两年财务,后来调团委担任副书记,是局里最年轻的干部。可是,对这个职位,周丽却不太感兴趣,一来觉得不够专业,二来缺乏挑战性。恰巧当地人民银行成立证券部,面向全市招聘10名合同制员工,周丽参加了考试,以总成绩第二名入选。虽然是个机会,但是转入之后就要丢掉已有的铁饭碗。周丽对此义无反顾,她实在太喜爱金融证券工作了。
  可是,到了当地人行证券部,仍安排她在行政办公室工作,其他9人都分到了业务一线,周丽为此十分失望。
  只身北上开创事业
  1995年,周丽抓住了机遇,人生由此发生重大转变:人行证券部为拓展天津的业务,准备派一人到天津担任证券交易的出市代表。周丽得知信息,直接找到当地人行的行长,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同时调动办公室主任等做自己的说客,又将一份详细的工作设想交了上去。当初参加招聘考试时,周丽名列第二,面试时,她也给领导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最终,人行办公室同意派她前往天津开展工作。
  周丽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她看准了这是一个难得的独当一面的机会,自己将会得到很大的锻炼,获得很大的发展空间,她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胜任这份工作。虽然离开家一个人将要前往陌生的北方,但她心中却充满了渴望,觉得这是另一种人生的开始。家里人则没有她那么高兴,更多的是担心,而且那时她已经25岁了,还没有男友。
  1995年3月,周丽来到天津。新的生活比想象中的还多姿多彩,且工作时间不受限制,权力很大,掌握上亿资金。当时,证券交易中心每月都要公布交易额度排行榜,周丽的业绩属于中等偏下,从来没有上过榜,当时她特别想在榜上露脸。
  作为一个交易员,周丽每天必须完成一定的交易额,为此她拼命学习。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不仅可以轻松地完成总部定下的任务,还掌握了不少这一行的专业知识,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后来,周丽所属证券部与人行脱钩,转入某证券公司,公司总部迁到上海,这又给她带来新的机遇。按照公司的扩张战略,公司责成周丽负责在津收购营业部。从1996年开始周丽亲自动手,先后收购了三家营业部。由于事业扩张太快,公司总部根本派不出人来,一切工作都交由周丽全权负责。
  倾注心血最大的,是第二家兼并的营业部。这是一个十分破旧的证券部,营业面积200平方米,只有11个员工,而且只开了深交所的交易。周丽接手后,投资500万元改造交易大厅,更新设备,开通上证交易,吸引新股民。自此,该营业部交易人数、交易额都逐月上升,到1999年实现了腾飞,这个营业部在天津市交易份额排在第六七十名。2000年开始,逐渐居于前5名。2002年周丽担任了这个营业部的经理。
  2003年年底,公司决定成立北方地区总部,鉴于她前期的出色表现,周丽被任命为北方地区总部的总经理,统辖天津的3家证券部,年收入五六十万元。当时周丽34岁,已经结婚,爱人的职业比较自由,孩子和家务主要由爱人管,周丽则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此时,周丽感觉家庭和事业都是顺心顺意。
  为业绩向“潜规则”低头
  周丽主管的营业部后来被总公司树为标杆营业部,营业部的交易份额、经营模式和经营业绩,都是其他营业部学习的范本。当时她主管的天津营业部的年收入达到600万元,在本地这已是个“极限”了。然而,位高权重带来的是更大的压力,一段时间以来,周丽感到自己活得挺累。
  累归累,周丽却不想安于现状,她不仅要保住现有的成绩,还想寻找机会继续突破。然而,从经营上看已经很难有大的变化。而且,若要保持现有经营业绩,还必须加大力量做好机构客户(大客户)的工作,想方设法将他们留在自己的营业部。
  可是,周丽意识到很难用一般的方法去挽留住这些人。比如,按照规定不允许给客户融资融券,不能向客户返还佣金,但不少券商在私下里却都是这么做的。为了保住自己的业绩,周丽也不得不考虑向“潜规则”低头。
  根据周丽的回忆,她的犯罪行为是这样开始的。周丽成立第一家营业部时就与开发区某集团公司建立起良好的业务关系,使其逐渐成为一个稳定的机构客户,多年来双方从来没有失约失信。该集团的总经理柳某,也是研究生毕业后下海经商,成熟儒雅,很欣赏周丽的才干,对周丽支持很大,周丽对他信赖而感激。2003年柳某找到周丽,说他的公司因为扩张太快,资金有些短缺,可否帮助融资。这是人家第一次向她提出这样的要求,周丽自然不能怠慢,积极帮他运作。
  这类事情明显属于违规,也存在巨大风险,但由于监管不力,很多人都在这样做。周丽觉得自己也可以冒险做一回,因为这样一个大客户对营业部实在太重要了。
  有一家大型国企,也是周丽的机构客户,用社保基金购买了大批国债,寄存在周丽所属的证券部账上,按年度支取利息。周丽将这个信息告诉柳某,让他找这家国企协商,如果两家达成协议,周丽就可以在交易中心的席位上通过国债回购,向相关银行融资。
  两个月之后,柳某就和这家国企达成融券四千万元的协议。为了慎重,还邀请另一家公司做担保。周丽参与了协议的谈判和签订过程。之后,她指示自己的员工在交易中心的席位上,做了四千万元的国债回购,之后将到账的四千万元划给柳某的公司。
  2004年这笔融券款到期,柳某的公司按期回了款,他要求与那家国企续签融券协议,金额仍然是四千万元。问题就出在这第二次融券款上。由于有了第一次交易,这次没有三家坐在一起签订协议,而是由柳某自己办好相关手续,包括融券协议和担保手续,然后拿来交给周丽。周丽据此指示手下,再将四千万元划给柳某。
  事后证明,这些手续都是柳某伪造的。周丽没有履行三方当面签订协议的规定,由此铸成大错。
  这第二笔融券款2005年8月份到期,但到了当年5月,周丽发现柳某失踪了,便前去报案,本以为自己是受害人,可是,资金是她同意划走的,她没有任何合法手续。于是,她被拘留审查,最后以挪用资金罪获刑9年。
  决定告诉儿子真相
  入狱后,周丽觉得最难面对的是儿子。出事时,小家伙还不到5岁。
  那天前去报警前,周丽给爱人打了个电话,让他去幼儿园接孩子。后来警方要求她协助调查,她便给爱人打电话,说晚上回不去,同时还给单位打电话,交代了相应的工作。第二天下午警方让她关机,将随身所有的东西写了一份明细,交爱人来取。第二天下午,警方拿来一张刑事拘留单让她签字。
  在此期间,爱人多次找到单位问情况。第一次公开审理时,周丽坚决不让家人去,她不想让他们看到自己穿着号服,戴着手铐的样子。第二次开庭时,终于拦不住,爱人还是去了,他远远地看着她,默默地流着泪。周丽心里同样难受,表面上却装着很坦然的样子,只希望庭审快点结束。
  2006年年底判决下来后,丈夫到塘沽看守所探望她。他是一个挺心软厚道的人,看到她就哭了。他一直相信妻子不会做坏事,不会做害人事。周丽硬着心肠,安慰他,让他告诉孩子,妈妈挺好的,放心。后来哥哥也过来了,他是当兵的,周丽跟他说,就当我这次也是去当兵吧,睡硬板床就当锻炼!后来妈妈也从宜昌赶来,隔着接见室的玻璃,老人不停抚摸着周丽瘦削的脸,泪水像打开的水龙头,止也止不住。在妈妈面前,周丽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周丽入狱的事一直瞒着孩子,只说出国去了,去支援最贫穷的国家。儿子经常给妈妈写信,告诉她自己学习成绩很好,一直是班里第一名,他还要考取全校第一,等妈妈回来。她也给儿子写回信,但不敢写太多,怕露馅,同时很担心将来怎样跟他解释自己的遭遇。后来周丽也想通了,等到儿子长大了,一定要告诉他真相,一个人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周丽分析自己犯罪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是性格上的争强好胜,想要得到的东西就不惜一切去谋取,对名誉地位的要求太过强烈,却不知道适可而止,由此变得轻信他人。第二是行业机制的问题,风险防范机制滞后,让有职务之便的人有了可乘之机。她因此希望证券行业机制更健全一些,不要让像她一样的人再毁在这上面。她说她热爱这个行业,虽然出狱后也回不去了,但仍然希望它发展得更好。
  狱警寄语
  初见周丽时,很难想象眼前这个娇小文弱的南方姑娘,在入狱前竟是众人眼中的女强人。周丽说,她曾把名利看得很重,这与她争强好胜的性格有关,不管做什么,都希望能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强者。
  年轻人有闯劲儿、有上进心,本是应该鼓励和推崇的,可万事皆有限度,一旦超出底线,一切皆会逆转。正如周丽。周丽的归案是极具戏剧性的,她本是以被害人的姿态到公安局去报案的,没想到从那天起就再也没能回家,一路走进了监狱。从这一幕中,我们可以看出,周丽压根就没有想过自己为了公司卖命、为了前途打拼,会以犯法入狱收场。当时的她还想不通给公司多挣些钱有什么错,为提高业绩多做笔业务哪里不对。
  如今,周丽已经服刑4年半了,对挪用资金罪的概念早已烂熟于心,也知道自己当初办的那笔业务超越了法律底线。对于犯罪的根源,她并没有简单地归结为“不懂法”,她很了解自己,她知道真正的根源在于她内心对成功的过度渴求,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任性为之只为结果,最终却毁掉了前程。



         稿源: 北方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