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8-16 09:46:39
|
查看全部
青岛港总裁:谁看不起农民工,就是看不起俺爹娘!
“谁看不起农民工,就是看不起俺爹俺娘!”——对话青岛港总裁常德传
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右)在为一线农民工送西瓜防暑(7月15日摄)。农民工在这里不再是简单和重复的体力劳动,这里的农民工还能评职称。青岛港的农民工感觉到:“在这里能干出名堂!”
新华网北京8月15日电 在青岛港,每个农民工都能评职称,都能得到重用;22年来32次为职工涨工资,次次都要听取每名农民工的意见;20多年来,青岛港农民工从过去的单一装卸工发展成机械司机、理货员、船舶水手等20多个工种;目前青岛港1/10的农民工在青岛购买了住房,117人开上了私家车……
8月15日,农民工——新时期产业工人的生力军“青岛港经验”高层研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向记者讲述了这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生力军是如何造就的。
由技能匮乏向又红又专转变
青岛港是具有118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世界第七大港。现有职工21000多人,其中农民工8000多人,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40%。在青岛港,常德传称农民工为“兄弟”。“不要看不起农民工,咱城市工人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谁看不起农民工,就是看不起俺爹俺娘。”常德传经常这样说。
由农民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的青岛港集团西联公司党委书记、副经理徐万年(右)和工友在现场研究作业计划(资料照片)。
“集团主要强化素质教育,启发点燃农民工的上进之心,对农民工一视同仁。”常德传告诉记者,集团年年组织农民工技能培训,打造过硬的基本功,将农民工塑造成复合型的“多面手”,许多农民工练就了一专多能的岗位“绝活儿”。
“经过不断学习,只有初中文化的杜现福如今身怀维修、焊接、叉车驾驶三项绝技。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薛克清如今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办公软件,成为队报的编辑。张立林由初中生成长为‘驾’‘修’两精的门机司机,连续两年荣获集团‘比武冠军’和‘读书明星’。3000多名过去只会搬搬抬抬的农民工成为具备高技能的‘金蓝领’。”对一线农民工取得的成绩,常德传如数家珍。
由挣钱吃饭向实现价值转变
“青岛港坚持不唯学历、职称、资历、身份、年龄,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引导广大农民工岗位成才。”常德传介绍说,青岛港专门出台了面向农民工在内的“激励机制”等,让学习工作成绩突出的农民工晋升技术等级,目前共评聘中级工260多人、高级工760多人、技师21人。“特别是从今年开始,我们出台了装卸工人评职称的长效机制,使农民工也能像知识分子一样评职称,开创了全国企业的先河。”
常德传介绍,青岛港大力推行农民工转合同制,3075人被录用为合同制工人;积极发展农民工入党入团,目前港口已有农民工党员250多名、团员1670多名。对表现出色的农民工选拔任用到各级领导岗位,有540多人担任了班长、副班长,37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全国优秀农民工、劳模徐万年担任了我们合资公司的党委书记。”
青岛港组织农民工进行培训(7月15日摄)。 青岛港是具有118年历史的国家特大型港口、世界第七大港和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青岛港农民工在经历20多年的发展变迁后,已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现在的8700多人;从单纯的装卸工扩大到机械司机、理货员和船舶水手等十几个技术工种;从过去的农民轮换工转为合同制工人,由企业的补充用工发展成为港口新兴主力军。
“青岛港人人都能当‘状元’。”常德传说,近年来以取得优秀创新成果的农民工名字命名了350多项员工品牌。在生产作业中,“玉礼灌包”5次刷新集团灌包作业纪录;在节能减排中,“郭凯节油工作法”每年节油3000多升;“元涛快修”创新了缸盖压力试验装置等10多个项目;在设备操作中,安立强码垛“一钩准、一刀切”,勇夺全国状元技能挑战赛状元。
由短期务工向当家做主转变
在青岛港,广大职工包括8000多名农民工“六子登科”(位子、房子、票子、车子、老子、孩子)得到重视。“要全心全意依靠农民工,激发广大农民工扎根海港、当家做主。”常德传说,尊重农民工,使人人都有话语权,都能参政议政。集团出台有关规定时,广泛征求农民工的意见。对于农民工提出的“金点子”、创造的科技成果件件给肯定、件件有奖励。
“在情感上关心农民工,我们在基层队设立免费的‘亲情话吧’,方便与家乡亲人联系;安排600多名农民工家属到港口从事后勤工作等。在生活上呵护他们,全集团正式工和农民工一个工资单子领工资,同工同酬。”常德传说,即使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不仅为农民工保岗位,而且保收入,2009年全体员工工资收入同比增加4%,农民工收入同比增加13%。
青岛港农民工在进行操作比赛(4月8日摄)。
据介绍,今年针对冬、夏两季天气的异常情况,青岛港为装卸一线农民工发放了2个月的严寒补贴,为全体农民工发放4个月的夏季高温补贴。
由打工者向新时期产业工人转变
20多年来,从最初的几十人到如今的8000多人,农民工在青岛港把本职工作当地种,把港口当成自己的家,过上了名副其实的城市生活。
“现在,农民工兄弟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像住家过日子一样说主人话,干主人活,负主人责。”常德传告诉记者,农民工班长杨献鹏以港为家,为港口发展献计献策,提出的室外电动阀门防水改造等建议均被采纳实施。理货员陈昭阳提出的为理货队配备数码相机、向船方争取代为验残的建议极大提高了集装箱验残效率和泊位利用率。“山东省首届百名农民工之星”赵树双珍惜港口每一分钱,通过老式吊车“油改电”等技改项目节约维修费、材料费达80多万元。
这是获得职称聘书的装卸工人合影留念(7月15日摄)。
“广大农民工在港口这座大熔炉、大学校里脱胎换骨,施展才能,为港口增光添彩,历练成为新时期的产业工人,成长为港口的生力军。”常德传说,全部由农民工组成的大港公司装卸五队已连续创造了10亿瓶啤酒装船无破损的佳绩,“亿瓶精装”品牌名扬四海。扎根海港15年的全国优秀农民工皮进军带领全队278名农民工,练出了66项绝活,先后3次刷新纸浆作业世界纪录。近年来农民工共获得集团颁发的各类荣誉540多项,从国家到省市部颁发的各类荣誉27项。
“农民工在青岛港的作用不可替代。”常德传说,青岛港将为农民工搭建好更好的舞台,使他们“落地生根”,将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国家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成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生力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