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浙江石油 金小盼
绵绵细雨的夜晚,随着熙熙郎朗的人流走在上海虹桥高铁站的站台,不知第几次感叹这座大都市的魅力。望着长廊两边霓虹闪烁的热闹,不由想起在十二年前秋天第一次踏足上海的情景,第一眼的上海留给我最深的感触就是“高大上”,别无其他。
十年后,再次踏足上海,是为了送小弟入学,顺便熟悉熟悉这座“魔都”。彼时的上海,除了高大上之外,增添了更多的国际人文气息,日新月异不足以形容这座国际化都市的发展轨迹。
现如今,上海于我而言早已不再陌生。从小城乘坐高铁前往上海,转乘地铁前往目的地,一切显得那么熟悉,或许潜意识里已逐渐适应上海的快节奏,淡然地穿梭在人流密集的地铁站,地区的差异早已不是问题。
或许对于初入上海的旅人来说,第一印象就是:四通八达的地铁线、步履匆匆的行人、层叠的摩天大楼,“快”是上海的代名词。然,对我来说,上海是“双面魔都”,一面代表高速发展,另一面却是上演着安稳悠然,看上去的对立面却在这里和谐共存。
曾经有人说,没有到过南京路犹如没到过大上海,南京路在某一方面来说代表了上海的快节奏,在这里,可以看到川流不息的人群,从五湖四海汇集而至。目之所及,商铺林立、摩天大楼耸立云端,那是代表时代前沿的潮流,或许,一不小心就会在这里迷路。上海的发展流速是令人惊叹的,一段时间不见,就会带给你无法言喻的惊喜。上海的每一区块都有各自的主流色,特色鲜明而又和谐,但异曲同工的是“高”和“快”。
在大多数人心中,对上海最深刻的印象或许是“东方明珠”的璀璨,黄埔江畔的飞速发展,但也有些人,对老上海记忆犹新,我就是其中一员。闲暇之余漫步上海,发现不论有无红绿灯,只要有行人经过、转弯或直行的汽车都会停下来,静静地让行人通过。没有催促的喇叭,没有迫近的汽车让你心惊。同样,红灯亮起,也看不到行人抢行。快,在这个地方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慢,成了大家共同的默契。礼让,似乎已经成为每个身处上海之人的共同习惯,不管是旅人还是居住者。
一年四季的更迭,最让我迷醉的是冬天的上海街头,偶尔还能遇到金发蓝眸的国际友人。老城区的露天咖啡座,叫一杯卡布基诺,沐浴在冬阳的抚慰下,满足感油然而生。在这一刻,金发碧眼的国际友人和黑眼睛黑头发的中国人悠闲地坐在那里悠闲地品着咖啡,享受深秋午后时光的画面是那么的和谐,仿佛原本就该是这样的。
一首《夜上海》将这个国际化都市诠释得淋漓尽致,在这个不夜城,脱下工装的年轻人犹如卸下枷锁,尽情展示不为人知的一面。在夜晚的浦江边遥望“东方明珠”,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梦幻感,感觉近在咫尺又抓不住,好在它总是屹立在浦江边,照耀着大上海,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每次来到上海,带给我的体验总是不尽相同,它犹如一本书,每翻一页总能带给读者新奇的感受,在这里,一切的浮光掠影,都有待有心人更深入的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