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1-22 13:13:04
|
查看全部
因“示范”而红:将创新种子播撒全国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展出的“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观。 蒋帆摄
今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公布,深圳从“经济特区”跃升为“先行示范区”,迎来新的里程碑时刻。
《意见》为深圳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到本世纪中叶,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示范区’表示探索一种普遍性的制度模式,为全国提供模板或榜样。”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东党的建设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建伟认为,《意见》赋予了深圳在新时代探索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现代化路径的使命,深圳的发展模式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形态。
10月28日—31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中国之治”新境界,成为了全国上下热议的话题。
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并不是“飞来峰”“舶来品”,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本土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实践。
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是走在改革开放前列的“排头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持续提供着生动的素材和鲜活的经验。
“到了深圳后,感受深圳的发展环境,我们渐渐习惯用仰视的眼光看企业、看企业家。这种眼光的变化,可以带来政府角色的转变,让政府愿意去成就企业、帮助企业。”今年6月开始,为了“学深圳、赶深圳”,青岛派出首批157名干部到深圳体悟实训100天,实训结束后的汇报会上,首批赴深圳体悟实训干部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张永国如此感慨。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全年,共有19个省级党政考察团及近20个地市级党政考察团到深圳考察交流;仅2019年上半年,至少有2个省级党政代表团和22个地市级党政代表团来深圳“取经”。
来自深圳的创新经验和成果,正以多种方式向全国逐渐铺开:在青岛古镇口融合创新区,通过学习“深圳经验”,政府创新了“极限审批”模式,打通行政审批服务最后一公里;哈尔滨新区则迎来了哈尔滨深圳产业园区落户,“带土移植”复制深圳体制机制和政策经验;在大连,“深圳经验”被运用到国企改革当中,国企市场竞争的“软实力”得以不断增强。
深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揭牌,毕节·深圳智慧产业园落地,百色市田东县水面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启动……在深圳高新技术和新型生产线“助攻”下,新疆喀什、贵州毕节、广西百色等地的产业模式更具“科技范儿”,高质量发展态势日趋明显。
“深圳处于改革开放以来最好的时期。”广东省委改革办原副主任李军晓认为,“如果抓住这个机遇,深圳经济特区一定可以在下一个40年再领风骚,再创辉煌,为广东、中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贡献。”
以点带面、先行先试,“试验田”上耕耘积累的经验,向祖国大江南北复制推广,“春天的故事”在更加辽阔的土地上唱响,创新种子不断播撒全国。
这种“实践出真知”的精神成就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助力中国破除思维枷锁、扫除发展藩篱,取得辉煌成就,焕发蓬勃生机。站在新的起点,中国正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姿态,继续走向崭新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