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1-23 10:21:57
|
查看全部
劳动是破解资本增殖秘密的钥匙
马克思认为,“一切劳动,……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就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也就是说,具体的劳动形成商品使用价值,抽象的劳动构成商品价值。“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武器,科学提出劳动二重性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开资本增殖的秘密。
马克思指明资本运行的总公式是G(货币)—W(商品)—G'(货币),其中G'=G+△G,△G是原预付货币额的增殖额,即剩余价值。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目的是发挥劳动力的使用价值,生产出新商品,但这个新商品不仅包括劳动力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原有价值,更包括由劳动带来的新价值,即劳动力的出卖者通过具体劳动为资本家生产出具有某种使用价值的商品,通过抽象劳动为资本家创造出大于劳动力自身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在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上,马克思对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作用的资本进行划分,即作为“不变资本”的生产资料和作为“可变资本”的劳动力,并以剩余价值率直接呈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从而形成完整、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劳动二重性理论不仅贯穿《资本论》商品价值构成理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社会再生产中两大部类关系的理论等部分,也为解开资本主义社会其他经济现象之谜提供了钥匙。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工资假象:“工人的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表现为对一定量劳动支付的一定量货币”,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就体现着工人劳动的价值,这是等价交换,并不存在剥削。马克思在劳动二重性基础上区分了劳动与劳动力,阐明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因为,劳动不是商品;劳动不是独立存在,不能被出卖;劳动是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但是它本身没有价值。把劳动看作商品,不仅违背价值规律,也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自相矛盾,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工资实质上就是对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掩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