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2|回复: 1

[转贴] 一亩芦塘

发表于 2019-11-25 20:13:1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浙江石油  金小盼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那一眼望不到头的芦苇荡,带给我无比惊艳之感,身为南方人,要看到成片绵延的芦苇荡几乎不可能,偶能看到一片芦苇已是惊喜。幸运的是,外婆家有一亩芦塘,虽规模不大,却胜在葱翠茂密,记得小时候在外婆家,最常做的事就是跑到村子后面的苇塘与芦苇相伴。春看芦苇成长,夏看芦苇浩荡,秋看芦苇苍翠,冬看芦苇窝冬,看着芦苇傲然迎风的气势,满身风骨总会给人心胸开阔之感,常常流连忘返亦不自知。

    冬去春来,旧的芦苇还挺立着风骨的时候,新的苇茎已在淤泥里悄悄地生长延伸。曾听老人说,芦苇的苇茎可以生吃,味道脆甜,孩子总是好奇的,伙同小伙伴扒开草皮或淤泥,寻到细细白白的苇茎,一整条拔出来,就着流水洗一洗,一口咬下去,确是清脆微甜,回味独特。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喜欢芦苇的自古有之,自我上学后,总会在无意中关注芦苇的知识,只因那芦塘承载着我少时的童年光阴,有欢声笑语亦有涩涩幽情。曾记得年少时,跟着外公到芦塘收割芦苇,此时的芦塘是最热闹的时刻,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前来收割芦塘,经过处理的芦秆可以做成工艺品、家伙什,箩筐、篮子等等。外公的手艺很好,听外婆说在艰难的那些岁月,外公凭着用芦秆做成的工艺品、家伙什添补家用,为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

    外公收割芦苇总是选在傍晚时分,彼时的芦塘褪去白日的喧嚣,静静迎风伫立,犹如一位沉稳内敛的书生,一双慧眼看世人。晚霞辉映下的芦塘染上一层暖色,少了些许高冷,每每看到此景,我总有挥毫素描之感,可惜彼时的我绘画水平实在拿不出手,以至于后来有了相机后,每年总要怕些照片留存,或许是所谓的“手艺不够相机凑”吧,无比庆幸身在科技新时代,才没有辜负如此自然佳作。

    无论四季如何更迭,芦塘依旧挺立,四季之色各不相同却又独领风骚,但于我而言,最喜欢的却是冬天的芦塘。在酷寒冷冽的冬季,芦苇从不惧怕风霜雨雪,依旧着腰杆子直面大自然的压迫,勇敢而无畏。或许,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如此喜欢芦苇,或许很大一部分是源于其傲然的风骨。

    多年后,老村改造之时,村里把芦塘完整保留了下来,不为其价值只为心中的那份情。现如今的村人早已不再需要收割芦苇助力生活,只是无法割舍与芦塘那份相依相伴的感情,曾经芦塘陪村人走过艰难岁月,如今村人反哺芦塘,将这一亩芦塘的诗情画意、睦友情深恒久绵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9 09:37:24 | 查看全部
感谢老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