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7|回复: 0

尹衍红:人在外地 心系齐鲁

发表于 2019-12-4 19:26: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尹衍红曾长期担任齐鲁石化报编辑工作,退休后住在山东省的一个海滨城市,与爱人一起悉心照料年迈的父母。她人在外地,心系齐鲁,经常通过各种媒体关注齐鲁石化的发展。在最近的交流中,她感慨地说,在齐鲁石化报社33年的工作经历中,有多次令人感动的采访经历,让她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最令她难以忘怀的采访,是200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她采访6位当年参加革命的老人以及抗战老兵王福堂的过程。

时年82岁的王福堂老人,15岁就离别父母参加革命,经历过千辛万苦,体验过生死离别,遍尝过酸甜苦辣。离休后,王福堂热心公益,奉献爱心,与贫困山区的孩子结成助学对子,尽自己的力量让濒临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每当了得知哪里发生了重大灾情后,他总是毫不犹豫,积极捐款,而他自己却长年过着极为节简、朴素的生活。采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通过对王福堂老人的采访,她更加敬佩老一辈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厚德博爱、生活简朴的高尚品德。

另一位革命前辈席肖山,早在1937年初,便跨越万水千山,奔赴延安参加革命。这位老人对祖国充满深情,一直感念共产党的恩情,关注企业的发展进步。89岁的张涛老人,抗战期间做敌后工作,从参加革命的第一天起,一心只想着干好党交给的任务。79岁的高文献老人,从参加革命的那天起,每次工作变动,他回答组织的只有六个字:“服从组织分配。”周维敏、裴俊都是80多岁的老人了,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企业发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她采访过的这几位革命老人,如今已有好几位离开了我们,但一想起他们,心中就会充满感动和敬意。

2012年7月,尹衍红接到一个艰巨的采访任务,再次采访时年92岁的王福堂老人。按照要求,必须把老人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的所有经历整理成文字材料,集结成册,发表并留存下来。这是公司党委交给报社的一项抢救史料工作任务,报社把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尹衍红。

这是一次十分艰难的采访。从2012年7月开始,一直到2013年春节前才结束,这也是尹衍红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多年来,过程最长的一次采访。刚开始,一周到王福堂老人家中采访两次,后来遇到老人身体不适,就改为每周一次。每次采访前,事先与老人的家人打电话联系,约好后再去。这位90多岁的老人,靠过去整理的日记和撰写的回忆文章,把70多年前的往事一一讲给尹衍红听。当时,老人听力不好,采访中,需要大声与老人交谈。每次采访下来,嗓子又干又疼。2012年8月的一天,尹衍红提前与老人的家人电话约好了采访时间,可没想到由于劳累等待原因,当天晚上便病倒了,发烧、嗓子疼,浑身无力。这天上午,她先去医院看病,输完液后已快到下午约好的采访时间了。“不能失约,更不能让老人等待。” 尹衍红强打精神,让爱人开车从医院直接把她送到老人家中,带病完成了这次采访。采访中,细心的老人看出她身体不舒服。采访结束后,老人送她出门,并叮嘱她回家多喝水,好好休息。看到老人这么关心,尹衍红眼眶发热,对老人充满了感激之情。

老人的讲述不止一次把她带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老人告诉她,每当回想起牺牲的战友,往往会难过好几天,连觉也睡不好。一看到如今的幸福生活,也会兴奋得睡不着觉。刻骨铭心的战争岁月,时刻提醒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希望每个人能倍加珍惜。

“不忘战争年代的苦,才会更加体会到今天的甜。我要感恩齐鲁石化,感谢领导和同事,祝福中国石化。” 尹衍红满怀激情地说。

(齐鲁石化 赵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