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 中国石化新闻网
人生是粒籽,落地就生根。她没有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却扎根于自己的工作岗位默默奉献;她没有孤芳自赏的清高,却脚踏实地,履行着一名采油工职责;她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却用满腔热情履行着肩上的责任,用行动谱写出一曲无怨无悔的奉献之歌。她就是河南油田古城采管区8号女子计量站第八任站长——王月,一个有着和月亮湖一样美丽名字的姑娘。让我们走进小站,细数她成长的足迹。
明“月”照我心——柔肩重任,用汗水道出决心
2017年1月,王月接任第八任站长。月亮湖畔,她暗下决心,我与月亮湖有缘,我与小站更有情,我要将自己的“月”融入到月亮湖畔,融入到我的小站。从此,她开启了“月”的征程。
“打铁必须自身硬”,她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积累知识、提高技能,先后获得了厂油水井分析第三名和厂技术比武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她努力做好小站技能人才培养,带领班站人员始终坚持“每日一题、每周一练、每月一考、每季一赛”的“四个一”基本功培训机制,有效提升了班站员工整体技术素质。
8号计量站是新型油田开发方式的试验场地。2017年4月,泌125区实施注聚合物新工艺开采,她带领姐妹们积极学习新工艺、新技术,勇挑重担、直面挑战,完善知识储备,吃透理论、摸索实践,充分与技术部门沟通,不断提高试验的科学性,保证了注聚工作顺利开展。
夏日的骄阳炙烤着大地,聚合物废液池散发着刺鼻的味道,回收废液是一项男职工干起来都吃力的活。为了保证废液不污染环境及时回收,平均每周都需回收四大油汀的废液。女工们需要用水桶一桶一桶的将废液倒入油汀里,一桶废液20多斤,装一油汀需要提着这20多斤的水桶来回弯腰二三十次,装四油汀废液下来,女工们身上的工衣早已湿透,胳膊累得都抬不起来,腰也直不起来,发烫的脸颊也被汗水蛰得痒痒的。“在岗一分钟尽职60秒,这是我们责任,再辛苦也值得。”正是出于对自己岗位的这份责任心,王月和女工们保障了注聚工作平稳有序的运行。
针对稠油进入中后期开采、油井稳产难度日益加大、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这一情况,8号女子计量站创新实施“四五六”班组管理模式,实现稳产增产、降本增效。以“四化管理”为基础,以“五好班组”评比为依托,进一步开展“十提十降”小指标竞赛,全面提升班站的综合管理指标和经济技术指标。今年1至11月份,8号女子站超产原油206吨,设备完好率为 100%,资料全准率为100%。
明“月”来相照——坚持不懈,用担当守护安全
王月是一位母亲,她将耐心、细心融入小站,她认为每台设备就像一个“孩子”,多一点关注就多一点安全。小站13口油井,5口水井,9台柱塞泵,4台隔膜泵,1台螺杆泵等,站虽小设备种类却不少,保障这些设备安全平稳运行是女工们一直坚持不懈的工作。
安全就是员工的生命,也是最大化的效益。作为班组第一安全责任人,以“提素质从我做起,抓安全向我看齐”为准则,把强安全放在全站各项工作首位。通过组织班站员工讲安全故事、写安全格言,固化开展安全大讨论、隐患排查整改等活动,明确人员属地管理责任,采取对标操作、对标检查、对标整改的方法,把落实安全责任体现在加强巡回检查、保证制度执行到位的实际行动中,实现岗位无违章、无隐患、无事故。2018年,该站获得了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古4206被评为厂“红旗设备”。
2018年11月26日,古城油田生产指挥中心开始正式运行,构建了“电子巡井、中心值守、人机联动、快速响应”的新型劳动组织形式,女子站作为“数字化油田”示范站率先安装使用了油井远程监控系统。数字化管理没有带给王月放松和懈怠,她认为,利用信息化新优势再加上员工加密巡查,这样才能让安全生产“双保险”,才更加放心。她积极运用PCS生产指挥系统,参照系统数据,对重点产量变化油井加密量油取样,对比分析;通过示功图和电流载荷等数据资料判断油井故障。一方面通过人机联动和大数据应用分析,实现生产的全过程采集监控、全过程分析预警、全过程优化调整。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巡检对单井更换盘根、皮带等日常维护工作,加强时间管控,提高现场处置速度,为单井高质量运行提供了保证。2019年,班站在她的带动下,共查找整改隐患23个,实现了全年安全无事故生产。
“月”明白鹭飞——碧波荡漾,用初心书写责任
与女子站一墙之隔的倪河水库,由于形似月牙,被石油人称为“月亮湖”,特殊的地理位置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站29年来,“月亮湖”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没有发生一起环境污染事故。“不让一滴污油流入水库,要让巾帼旗帜更加鲜艳”是女子站建站以来始终坚守的初心和诺言。
接过“接力棒”的王月坚持从管理入手,从人防技防出发,突出风险管理和闭环管理,以“加强巡检、安装收油盘、加强应急演练”等6项措施,抓源头、抓过程、抓整改,小站推行“4+4”管理机制,从人、机、环、管入手,强化“四个一”执行,开展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而确保实现了绿色生产目标。
2018年夏,连日降雨最是考验小站环保工作。站内十几口油井井口池内每下一次雨就积满雨水,因上作业措施使水面飘满“油花”,王月每天处理完紧要工作,就带领姐妹们,先用毛毡一点一点把油花沾干净,然后用抽水泵抽取井口池内污水,因水中飘有落叶树枝杂草容易堵塞抽水泵口,她就挽起胳膊和裤腿下水捞。天气炎热抽水泵过热多次停机,就得再次启动,别看一个小小的抽水泵,启动一次得脚踩底座,拉动拉绳多次才能让它重新动起来,一次、两次、三次……王月柔弱的肩膀与不听使唤的抽水泵“较着劲”。每抽完一口井,还要拿起批灰铲把池底的淤泥铲除干净。烈日当空,满身污泥油花的王月身上湿透的红工衣泛起层层白色的印记……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努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得更出色,才是我们对责任最好的诠释。”王月和小站姐妹们信心满怀,用汗水,一点一滴,实现了让天空更蓝,让湖水更清,让小站更美的誓言。
新“月”如弯弓——精细管理,用创新擦亮窗口
女子站是河南油田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班站。当上站长后,王月觉得压力特别大。她说:“前7任站长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必须努力向她们学习,让小站更出色。”王月说到了,也做到了,小站在她的引领下,各项工作都井井有条。
王月参与采管区设备安全QC小组研制“抽油机电机快速移动装置”。新型装置更换皮带只需1人10分钟内即可完成,调整皮带松紧度1人1分钟内轻松完成。操作安全风险大大减低,皮带使用寿命延长,保证油井的开抽时率,更换皮带次数减少,节省皮带平均可达50%。
“技术创新是根,管理创新是本”,这是小站遵循的管理理念。小站女工不断摸索管好油井、增产增效的方法,先后总结和实施了“3+3油水井管理法”,创新推行“1+3”班组管理法,“六字经”(稳、挖、降、减、节、控)等制度和方法,使小站管理逐步走向科学,也让小站管理成为全油田精细化管理的示范窗口,为油田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多情只有春庭“月”——以站为家,用真情温暖人心
王月任站长两年多来,小站先后获得了“河南省模范职工小家”“中国石化先进集体”等称号,她深知小站每一项荣誉和成绩的取得都不是轻轻松松,而是小站姐妹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和姐妹一起朝夕相处,在她的内心,早已经把这里当成了家。
她以站为家,以情建站。今年3月份,站上朱姐即将退休。王月亲手为朱姐送上了一份“惊喜”——一本精美相册。原来,她悄悄收集了朱姐工作以来的照片,黑白的、彩色的一共四十几张,她花了三个晚上的时间精心制作。收到相册的朱姐热泪盈眶,和小站的姐妹们难舍难分。
王月为小站姐妹们建立了姐妹“生日台账”和“困难帮扶”记录。不论是姐妹们过生日还是每年新年开始,她都会提前为站上的姐妹购置心仪的礼物,一张张贺年卡汇集的是甜蜜的祝福,也是姐妹之间最真挚温暖的问候。她常说:“小站就是我们的家,姐妹彼此一个问候,一个关心,甚至端一杯茶水,都是最温暖的,因为我们是大家也是小家。”
女子站是美丽的。有着月亮一样温柔性格的王月,每天爱护着她的油井,她的姐妹,她门前的月亮湖。用她的执着、勤劳、永不服输的心完成了平凡到美丽的蜕变,脚踏实地的去书写自己人生中新的篇章,在石油大地上开出绚烂的“石油花”。
(河南油田 王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