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91|回复: 10

[转贴] “大雪”飘 诗韵来

发表于 2019-12-7 20:48: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刘焕荣

    12月7日是大雪节气,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人云:“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节气,意味着与小雪节气相比,下雪的次数更多了,雪量更大了,天气更冷了,仲冬时节开始了。

    世人喜雪,雪在人们眼里是吉祥的征兆,雪下诗人们触景生情,即兴吟咏。柳宗元笔下的雪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踪影;条条小路,都没有人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看,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

    王维笔下的大雪是“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的静态描写,而岑参笔下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动态描写,杜甫笔下的大雪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对偶和互文描写。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的《夜雪》,写出了下雪时天气之寒冷。作者先写衾枕冷得令人惊讶,接着写窗户被映得发白,再凭经验断定雪下得很大,因为户外不时传来积雪压断竹子的声音。一个“知”字,表明作者仍躺在被窝里,但被调动起来的触觉、视觉、听觉,已从侧面把这场雪烘托得淋漓尽致了。

    有人喜欢雪,认为雪是冬天的宠儿。他们把雪看成“祥瑞”,因为“瑞雪兆丰年”。郭应祥就是其中一位。他的《菩萨蛮·喜雪》就道出了这种心情:“当年瑞雪多盈尺。今年仅有些儿白。天欲兆丰年。须教趁腊前。南枝初破萼。风味浑如昨。快与泻银瓶。寒醅醉易醒。”不过,有人则持相反态度,如罗隐。他认为多下雪并非好事。他的《雪》诗云:“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作者为唐末诗人。当时官府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农民苦不堪言,衣不蔽体,食不饱腹。大雪给贫者带来的是饥饿与寒冷。雪对于他们好比雪上加霜,可以想见杜甫所言“路有冻死骨”的惨状。所以,诗人直陈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雪还是少点为好吧!

    论写雪而能写出磅礴雄壮的气势,首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上阕写的是北国雪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柳亚子曾盛赞《沁园春·雪》为千古绝唱。这首词以雪冠名、因雪而得,但不是为雪而作,作者重在借雪言志,抒发“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远大抱负及广阔胸怀。

    洁白晶莹的雪花装点了辽阔无边的祖国大地;寄托了伟人的豪情壮志;锤炼着人们的意志,晋代孙康“映雪读书”的刻苦、宋代杨时“程门立雪”的坚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发愤图强;承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是最朴素的愿望,也是最浪漫的愿望。

    雪花,经受着酷寒相逼、北风肆虐。然而,越是严寒,雪花越是美丽;越是风劲,雪花越是舞得精彩。这样的精神,也是我们应有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9 15:54:3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9 15:54:3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9 15:54:46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的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9 15:55:00 | 查看全部
赵老师辛苦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9 15:55:11 | 查看全部
祝赵老师周一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20:26:50 | 查看全部

回 1楼(煤缘)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20:27:08 | 查看全部

回 2楼(煤缘)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20:27:36 | 查看全部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回帖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9 20:28:12 | 查看全部

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白老师回帖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