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感受家的温暖
“只要你会写字,就能写出新闻稿件。”时过一年半,《工人日报》“班组天地”总编夏晓凌老师的话仍在我耳边回响。2009年3月2日,是我与班组天地结缘的日子——夏晓凌老师亲自来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电公司为通讯员授课。作为初涉新闻写作的我,通过夏老师的讲课,让我开始关注《工人日报》“班组天地”,了解到员工互动平台这一良好的学习园地。
自认为写作水平差,一直不敢想象能在《工人日报》这样的国家级报纸上稿。可“只要你会写字,就能写出新闻稿件。”夏老师的这句话常常在我耳边响起。2009年9月22日,我在平台注册为会员,开始关注班组天地的稿件,学习平台上老师们的写作。同年11月20日,我通过平台向“班组天地”投出了自己的第一篇摄影稿。由于自己没有认真阅读投稿须知,我把自己所在的单位、地址、电话等信息和着文字一并粘上了。素不相识的张静老师及时通过平台提醒我,不用将这些信息粘在稿件上,平台管理员通过注册信息能知道,平台上老师对新人的关心让我感动不已。
“即便是总结,也应是一年的,怎么一下子回到了5年?”“别忘了我们是写新闻稿,不是贵单位写总结,新闻的价值之一首先是新……”平台上老师对新人的稿件也十分关注,有的鼓励我,有的对我的稿件进行点评,指出不足。由于自己把5年的事当成新闻来写,小舟老师、张耀杨老师等及时给我指出了稿件的不足。虽然那篇稿件未能见报,但却让我初识了平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相互帮助的热情。
今年6月,我认为渝阳煤矿采煤二队电工班围绕解生产难题读书的事情是个亮点,为了增加见报的成功率,我把该队电工班读书学习的素材提供给张静老师,请她来完成文字稿件,我配照片。当我这一请求提出后,张静老师非常理解基层通讯员渴望上稿的焦急心情,同时也为了鼓励基层通讯员,她爽快的答应了。根据我提供的素材,张静老师和我共同完成了《渝阳煤矿采煤二队围绕解生产难题“读活书”》这篇稿件,并在6月19日班组天地见报,初次上国家级报纸的我,心中那份喜悦无法言表,只在心里万分感激张静老师、夏晓凌老师以及平台的老师们对我的帮助。
还记得,今年7月14日,我投了一篇渝阳煤矿员工抢运料石的摄影稿到“班组天地”。当天晚上12点过,老哥老师通过QQ给我指出了文字部分的不足,并鼓励我在第二天6点前写出令人满意的文字稿件。老哥老师为我这位素未谋面,而且连名字都感到陌生的基层通讯员所付出的心血,让我非常感动,但我辜负了他的期望,写出的文字稿件却没达到要求。但老哥老师并没有对我失望,仍多次鼓励我继续挖掘班组亮点,写出好稿。终于,我和张静老师再次合作的摄影稿《供水中断,焊工华国厚解难》在班组天地7月31日第998期上稿。当时这篇摄影稿粘到平台上后,正因老哥、连利英等很多老师及时给我们提出修改意见,我们多次修改,最后再经过夏老师的精心修改才得以见报。让我再次深深感受到各位老师为通讯员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感受到平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通过平台投稿的近一年时间里,虽然我上稿不多,但平台大家庭的关爱却时时温暖着我。我投的每一篇稿子都有平台的老师给我提出意见,让我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我深信,我和众多的通讯员在平台这个大家庭里,将会渐渐成长、成才、成功!在“班组天地”1000期的大喜日子,深情的祝愿“班组天地”办得更加精彩,生命力更加旺盛!(周明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