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93|回复: 7

书为心画 ——魏翰邦的翰墨缘

发表于 2019-12-10 08:13: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本报记者 梁庭瑞
    日前,由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线·无限”——陈硕孙璋魏翰邦的翰墨缘书法展在甘肃美术馆展出。其中,魏翰邦展示出的质朴野逸的风格吸引了无数参观者的眼球。
    魏翰邦,1967年2月出生于兰州市皋兰县。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书法委员会副主任。
    魏翰邦的作品恣肆、雄奇、灵逸,无论长篇巨制,还是手札小品,均散逸着一股质朴的气象。据魏翰邦介绍,这种质朴来自他的家乡皋兰县,是他从小在家乡生长吸收的特质。这样的书写在当代书法家中并不多见,从他那纵横无拘的表现中,让人看到了一种不假雕饰的个性。魏翰邦的书法中充满了他对书法的理解,这种理解包含了对传统的传承、对现代的认知和对未来的引领。
    魏翰邦的作品常被其他人批判为“丑体”。其实,魏翰邦使用独特的方式展示着他的个性与情绪,只要细细品味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当下书写时的情绪与思想,才是艺术之魅力所在。他通过那些果敢而枯涩的线条,欹正相间、奇谲夸张的造型,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极具个性色彩的艺术图景,从而使自己从世俗的优美中超逸、腾升出来,达到一种更高境界的美丽。
    翰邦向往着不拘与自由。为了这份不拘与自由,他不仅从魏晋书家那儿汲取营养,更是从沈曾植、李叔同、徐生翁、沃兴华这些近现代“尚碑”大家中获得启迪。甚至是平时在城市或乡村围墙、日用器物上他都能获得灵感,因为那些随意写就的词语、句子,常常充满着“妙趣”“童真”。
    古人说,书为心画。然而,在当下的中国艺坛,许多场景下,艺术不再是“心画”,她或成无意义的仿制品,或成拙劣的涂鸦。因此,所谓的“艺术创作”在许多时候仅仅是由一颗苍白之心书写的纸上的苍白墨迹。对于这一点,魏翰邦有着充分的警惕。为了避免自己墨迹变成无意义且无益的线条、符号,他始终以激情作为自己创作的动力,剔除无病呻吟。正是这种激情的存在,他的作品才时时处处显现出一种力度与变化。
    自然,艺术的创作也并不仅仅依仗于激情,那种酝酿于精神地层的沉静之力或许更能体现出生命的坚毅与宏大。大约正是悟到了这一点,翰邦不断调整着自己的情绪,进而改善着自己的创作,使他的作品更加成熟,更具张力。
摘自《甘肃工人报》12月10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0 18:41:5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0 18:42:1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0 18:42:40 | 查看全部
感谢白老师精彩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0 18:43:07 | 查看全部
问好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0 18:43:30 | 查看全部
周二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6 16:43:17 | 查看全部

回 3楼(羊君) 的帖子

感谢赵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6 16:43:27 | 查看全部
赵老师辛苦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