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2-11 15:40:57
|
查看全部
76.1%受访者认为人们消费的变化反映出对生活质量更重视
受访者认为人们消费最明显的变化是注重少而精(58.0%)。其他还有:看重独特性(46.0%),更注重实用性(42.8%),不愿意凑合(41.2%)等。
汪海觉得,个性、定制和品质是人们消费时关心的因素。“个性化尤其明显,比如服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穿衣风格,工装、休闲、运动、职场、嘻哈等,很多人不愿与周围的人撞衫”。
纵观近些年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孙英博总结,第一,是整体消费结构的变化。在衣食住行的基础需求之外,人们投入更多成本获取教育、娱乐、健康、养老等多维度服务。第二,消费能力增强。第三,整体的消费频率有所增长。第四,在消费的同时还追求体验感、分享感。第五,消费性质从实物商品消费扩展至虚拟商品消费。
“人们消费整体上出现了品质化、国际化、科技化、年轻化、个性化、社交化、便捷化的特征。”孙英博指出,在消费倾向上,人们已经从对商品基本属性的需求,逐渐过渡到了追求品质、附加属性和个体差异,“比如饮食,从基本的吃得饱向吃得好发展,更注重营养均衡,更注重愉悦感和适合个体需求”。
薛海波表示,近些年来,人们消费变化确实很大,但我国现在还有一部分地区仍然不够发达,所以消费的不平衡现象也非常明显。
调查中,76.1%的受访者认为人们消费的变化反映出对生活质量更重视,54.8%的受访者认为反映出人们整体消费更加理性,53.4%的受访者认为反映出消费结构的升级。
孙英博表示,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变化,一方面说明商品品质已经成为商家或品牌的生存基础,附加价值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说明经济发展带动了消费者消费意识的转变,从而驱动商业模式的优化和转型。
薛海波认为,我国消费市场存在两个方面的“供不应求”。一是区域差异带来的“供不应求”,即乡镇和农村市场对商品和品牌的巨大需求,与供给相对短缺之间的矛盾。二是产品品质方面的“供不应求”,即人们对高品质、精品化产品的需求巨大,而我们暂时无法充足提供。
他表示,解决第一个问题,就是要渠道下沉,让更多的农村和乡镇消费者能够接触到高品质的商品。解决第二个问题则需要更长时间,需要企业苦练内功、打造精品,增加国内市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受访者中,00后占1.5%,90后占33.4%,80后占49.2%,70后占12.2%,60后占3.1%。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徐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