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角色管理
一座小桥边,一个小伙举起搞头,抡向对面的老头儿。晚上,小伙拎着两只鸡走过小桥,给老岳父赔礼道歉。
这是发生在稻米种植区一对翁婿为争夺上下游水源而大大出手的小故事,你看他们为了上下游集体种植稻米争夺水源大大出手,而到了晚上却能坐在一起喝酒叙翁婿之情,完全不相互影响。暂且不管这个故事真假,就这种处理问题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在工作当中经常会有人说,都是同事,碍于情面,要考核打分难免会有情感分;大家都是在一起多年的哥们,有点问题碍于情面都不好说;我在工作中也有感触,有些同事都是师长,工作中碍于情面真是有些为难。当然,有时有些人是担心被报复被孤立。
有一种思维叫“混球思维”,像股神巴菲特、苹果的乔布斯、谷歌的佩奇都有坚决行动的混球思维,完全不讲情面,甚至对自己都是残忍的态度。但是首先他们都是洋人,他们都有他们一套做人做事的理论和方法,洋人的种子在讲究情面的中国土壤上长出的苗多半是活不长的;再就是他们都是能人,智商高,做的产品非常厉害,就叫有资格做混球吧;三是他们都是人上人,有职位权力所以可以说一不二。有人可能会说本末倒置了,不是因这些才能有混球思维,而是因为他们有混球思维才有这些的存在。我只说我们都是凡人,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的中庸做法。
但是,从工作的角度来说,在制度上参杂了过多情面肯定影响整体绩效和整体利益,大家要都这样,一团和气,管理的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工作中建设性冲突是必要的甚至是有益的。
为此我们要有角色意识,我每个人都必须扮演两个角色,生活角色和工作角色,同时也就有两个人格,生活人格和工作人格,做工作对事不对人,做好自己的角色,这是职业化的要求,能把工作人格和工作人格分开。在合适的地方合适的时候扮演合适角色,这就是职业化。
这就要求我们正确管理工作角色和生活角色。角色这个词来源于戏剧,那我们就把工作当做演戏,我们就是戏台上的一个或者多个角色,演戏就必须按剧本演,你不能随便演,要有规矩,即使你角色特别也不能随意。在我们工作中就是要按企业标准规范,作为我们工作的行为规范,这就是咱们的剧本。
常听相声你肯定知道,相声遵守的规矩是台上没大小,台下要定规矩。而在咱们这台戏上却正相反,台下可以随意点,但是台上必须守规矩。也就是工作中根据咱们不同角色按规矩来,咱们一是一二是二,而回到生活中咱们是好朋友好哥们。
那如何才能进入角色呢?在心里学上有“环境场”的概念,就是人在一定环境下会有特定的行为,进入特定的角色。比如到了卧室就想睡觉,到了图书室就会安静的看书,到了客厅,打开电视自然就会葛优躺。斯坦福大学的津巴多教授做到看守与囚犯的实验更是很好说明了环境场与角色的关系。我们工作也要从内心和外在建立这样的环境场。在内心把工作比作演戏,你在戏台上就是一个角色,上台要演好自己角色,否则观众就不买票,老板就不给饭吃。一直认真的演下去自然也就与角色合为一体,形成习惯的行为。在外界也要建立一个工作的氛围,给自己一个信号,比如进入办公室或进入施工现场就上了戏台,上班铃一响就到了开戏时间。
做到这些够了吗?当然不够。这只能保证一个人进入角色,让自己在心里寻求一份内心自洽。但真的运行起来,你会四处碰壁,寸步难行,像皇帝新装里的皇帝,只有你自己没穿衣服,大家都看你的笑话。要演好整台戏就要求大家都进入角色,这就需要企业文化。
回到开头的翁婿两人,白天两个人是上下游抢水源的对头,晚上是关系融洽的翁婿亲戚关系,能这样管理好自己角色,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到的,在水稻的种植区也不是只有这两个人才能做到。他们的行为肯定得到了人们价值观的认可。种植水稻需要大量的水,种植也比较复杂,围绕水稻种植需要人们竞争抢水和共同协作。人们在多年的对抗与协作当中形成了这种职业化的人格和文化。 所以企业需要企业文化,形成正确的统一的价值观和做事的行为规范,大家同时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着有共识的剧本,表演同一台戏剧,才能演好戏,观众才会买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