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9-12-18 18:13:31
|
查看全部
前 景
“能否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避免后劲不足,是当下的重点和难题”
22岁的吴嘉钧,2019年毕业后进入哈医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成为一名护士。“我选择了喜欢的职业,并且每天都在进步。年轻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人云亦云。”
“这就是我自己的选择。西医刚进入中国的时候也不被认可,后来人们才逐渐接受。男护士也是一样,我相信人们迟早会习惯。”18岁的郭兆赫身材高大、阳光帅气,目前正在黑龙江医药卫生学校临床护理专业读二年级。
这些90后、00后们,并没有经历过太多王继坤们经受的磨砺,优秀的先行者们已经为他们闯出了一片属于男护士的空间。
“当前,全国护理行业仍存在较大缺口,男护士为护理事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中华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尊柱说,黑龙江男护士的比例较高,“说明这里有适合男护士成长的土壤,也为整个护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示范。”
对于一个职业而言,光明的前景是吸引人才的关键所在。男护士的发展空间,则影响这个群体能否不断壮大。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心理学专业副教授于钦明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缓冲期、适应期,经历了与传统观念发生冲突的过程之后,新事物就会更加成熟壮大。而能否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避免后劲不足,是当下的重点和难题。”
对于男护士的培养,专业院校和医疗机构也在积极尝试。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男护士提供进入学校护理科研室的机会,目前已有4人在从事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为鼓励护士多元发展,走专业化、精细化发展路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成立了中医调理护理门诊,由护士负责出诊。
在黑龙江医药卫生学校,除了传统护理专业,学生还可以选择报考涉外护理、口腔护理、中医康复等特色护理专业,成为专业型人才。“不仅有专业课,还有钢琴、绘画等提升整体素质的课程,并着力培养学生的发明创造意识。”朱冰说,“护理工作并非简单的体力劳动,一些病房里的护理技术发明成果会直接助推医疗事业进步。”
在王继坤所属的心血管病科,一些患者患有严重冠心病,得常年往医院跑,胡明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最爱找王继坤扎针,因为每次输液不仅能“一步到位”完成,还能享受中药湿敷、缓解疼痛的细心服务。
这是王继坤多年探索研究的成果。日常工作中,他发现不少患者每次住院至少要10天、每天至少要打一次针。这种情况下,必须时刻观察血管壁的情况,并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湿敷,以保护血管不受损害,还能预防出现静脉炎等问题。
“患者的血管就像是生命线,如何保护好大有文章可做。”根据自己的工作心得,王继坤总结经验写成论文,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现在,他还被赋予重任,承担起了相关的教学工作。
2019年7月,第二届北方四省区男护士职业发展论坛暨黑龙江省第四届男护士职业发展论坛在哈医大一附院举办,400多名男护士齐聚哈尔滨。与以往不同的,不仅是参加人员数量的增加,而且还有男护士们发言交流时流露出的自信。
“专业过硬,是男护士发展的基石。如果说前几年更多人在考虑做不做,现在则要考虑怎么做好。”在李尊柱看来,通过树立榜样、搭建平台,可以让年轻的男护士少走弯路,走适合自己的路,并吸引更多人加入。
这几年,王继坤能明显地感觉到整体社会环境的变化,但他还有更多的期盼,希望最终能够实现“无差别护理”。“当人们再提到这个职业时,不会去刻意区分男护士和女护士,就如同不会区分男医生和女医生。”
版式设计:沈亦伶
《 人民日报 》( 2019年12月13日 13 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