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1|回复: 1

上幼儿园,先抓礼仪教育

发表于 2019-12-21 20:24:2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生命时报



  受访专家: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学前教研室教研员 宗文革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言语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孩子步入幼儿园后,人际交往逐渐增多,就要试着开始培养礼仪了。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学前教研室教研员宗文革说,儿童期的孩子需要掌握生活礼仪、交往礼仪、文明语言礼仪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且家长在教育时要有的放矢。

  生活礼仪。简单说,就是吃喝拉撒睡要讲究哪些。比如,吃饭时,对盛饭的人表示感谢;大便后用“请您帮帮忙”唤起别人的帮助,之后说声谢谢;睡觉前后,别人帮助穿脱衣服,也要感谢。

  交往礼仪。对待家人有礼貌,能够按照家规要求做事;与小伙伴游戏时,在不同情境下有礼貌地说“请”“谢谢”“对不起”“再见”等;别人发言时,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在成人提醒下,能够遵守游戏场所和公共场合的规则;不经允许,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归还等。

  文明语言。能够大胆地与别人打招呼;与别人讲话时,看着对方;日常生活中能用恰当的礼貌用语,不说粗话。

  三个方面的礼仪看似简单,但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可能很难遵从,家长教育时应该掌握方式方法。

  第一,做好表率。孩子喜欢模仿,家长要注意语言文明,言传身教很重要。如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说脏话。孩子表达意见时,成人能够蹲下来,眼睛平视孩子,耐心听他把话说完。

  第二,用故事儿歌教育。3~4岁的孩子喜欢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如果成人能够把仪礼的内容编成故事、儿歌,用图片讲解,孩子更容易理解和学习,也能够在反复听说的过程中形成习惯。

  第三,借助节日引导。如三八节,引导孩子说爱妈妈,关心妈妈的话;在中秋节、春节看望家中老人,知道关心问候他们,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儿童节关爱弟弟妹妹。这些节日能让孩子在被人爱的同时,也能够付出爱、表达爱。

  宗文革说,家长在培养孩子礼仪时,有些误区需要纠正,如没有及时给予积极正面回应,表里不一,内外原则不一致,会给孩子造成混乱。以下方面尤其要规避:1.爱说反话。妈妈给姥姥买了新毛衣,姥姥会说:“净瞎花钱!”其实老人心里高兴,但是一旁的孩子听不懂反话。有样学样,今后他可能也会这样对待别人的心意。2.爱逗孩子。很多大人都喜欢逗孩子:“宝贝,把你的苹果给我吃一口。”当孩子听后把苹果递到了嘴边,大人假装咬一口说:“嗯,真好吃呀!”其实并没吃。这样做,会让孩子有“被欺骗”“不受尊重”的感觉,次数多了,他也就不懂得尊重别人,为他人着想。3.缺乏正面反馈。成人给孩子盛饭,孩子说:“谢谢!”成人说:“别说了,快吃吧。”把很好的礼貌教育当做没必要。

  宗文革说,家庭是我们开始礼仪教育的起始点,是传递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人比较含蓄内敛,因此礼仪的核心应该是“内化传承,外化言行”。只有这样,才能够把孩子培养成有礼貌、懂礼节和礼仪的人。(记者 李珍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23 18:39:0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