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892|回复: 1

金庸作品集:《笑傲江湖》---一    后记863

发表于 2019-12-23 00:49: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后记
聪明才智之士,勇武有力之人,极大多数是积极进取的。
道德标准把他们划分为两类:努力目标是为大多数人谋福利
的,是好人;只着眼于自己的权力名位、物质欲望,而损害
旁人的,是坏人。好人或坏人的大小,以其嘉惠或损害的人
数和程度而定。政治上大多数时期中是坏人当权,于是不断
有人想取而代之;有人想进行改革;另有一种人对改革不存
希望,也不想和当权派同流合污,他们的抉择是退出斗争漩
涡,独善其身。所以一向有当权派、造反派、改革派,以及
隐士。
中国的传统观念,是鼓励人“学而优则仕”,学孔子那样
“知其不可而为之”,但对隐士也有极高的评价,认为他们清
高。隐士对社会并无积极贡献,然而他们的行为和争权夺利
之徒截然不同,提供了另一种范例。中国人在道德上对人要
求很宽,只消不是损害旁人,就算是好人了。《论语》记载了
许多隐者,晨门、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A丈人、伯夷、
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等等,孔子对他们
都很尊敬,虽然,并不同意他们的作风。
孔子对隐者分为三类:像伯夷、叔齐那样,不放弃自己
意志,不牺牲自己尊严(“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像柳下
惠、少连那样,意志和尊严有所牺牲,但言行合情合理
(“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像虞仲、
夷逸那样,则是逃世隐居,放肆直言,不做坏事,不参与政
治(“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孔子对他们评价都很
好,显然认为隐者也有积极的一面。
参与政治活动,意志和尊严不得不有所舍弃,那是无可
奈何的。柳下惠做法官,曾被三次罢官,人家劝他出国。柳
下惠坚持正义,回答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
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关键是在“事人”。
为了大众利益而从政,非事人不可;坚持原则而为公众服务,
不以功名富贵为念,虽然不得不听从上级命令,但也可以说
是“隐士”——至于一般意义的隐士,基本要求是求个性的
解放自由而不必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8 22:26:45 | 查看全部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