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第3卷赋予文学更加显要的地位。《申报》之前已发表一些英语小说的节译,如《格列佛游记》的片段,此时开始连载利顿(Edward Bulwer Lytton,1803—1873)以遗产继承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昕夕闲谈》(Night and Morning,1841年)译作。在订阅刊物的方式尚未普及,读者每期购买的市场中,连载也发挥培育持续性读者的作用。《昕夕闲谈》据说可与伟大的中国小说相媲美,而且把“novel”这一世界性的文学文类加入中国小说中。《昕夕闲谈》完美地符合申报馆的美学规划。译文附有评论,使用中国文学的评点语汇,来突出其复杂的文学技巧(如伏笔)。同时又向读者介绍英国的社会背景,那是女孩可以单独旅行,年轻女士谈恋爱也不会被排斥的地方。《昕夕闲谈》旨在“怡情”,但却通过这种方式提供了参照,而非直接批判中国本地风俗,达到修正中国风俗的目的。此时,申报馆已发现一些未曾刊行或稀见的中国小说符合他们的规划。于是,《瀛寰琐纪》转而发表那些作品,因而终止连载,《昕夕闲谈》译作最后以书籍形式出版。《瀛寰琐纪》另外刊载的外国作品是24卷至26卷连载的寺门静轩(1796—1868)的《江户繁昌记》,这是一部有关19世纪30年代江户(今东京)极为具体,又具讽刺性的纪实文学作品。此书以汉文写成,不必经过翻译。在明治维新以前,汉文在日本享有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