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43|回复: 0

北青报:“就诊首选基层”是一个积极变化

发表于 2019-12-23 16:44: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2月18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半年来本市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实施情况:自今年6月15日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以来,全市3700所医疗机构诊疗服务秩序井然,已完成门急诊量1亿多人次,出院近250万人次。目前,全市基层门诊量已连续32个月增幅高于二级和三级医院,呈现门诊服务向基层机构分流的良好态势。此外,根据相关调查,在就诊医疗机构意愿方面,42.4%的患者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39%的患者选三级医疗机构就诊,这也是首次有多数患者将基层机构作为就诊首选。(12月19日《北京青年报》)
  医疗体系的倒金字塔结构,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钟南山院士曾经讲过,“来找我看专科的病人,有甘肃平凉来的,也有齐齐哈尔来的。如果基层医疗能够做好,他们根本不用横跨大半个中国来找我看病”。一般患者,未必有着横跨大半个中国去看病的经历,但横跨大半个城市去看病,这样的经历可谓比比皆是。
  这种情况,加剧了患者负担,加重了大医院压力。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在整个医疗体系中,基层医院处于基础地位,基层医院基层医生也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等需要,如果长期无人问津,势必动摇到基础,很有可能造成地动山摇的结果。哪里有问题,哪里就要改革,分级诊疗改革破冰而来,很多地方都推出了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改革举措,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也是应运而生。
  改革刚刚启动之际,很多人都不抱以乐观。原因在于,相对于大医院,基层医院劣势十分明显。基层机构仅剩下的,包括就近就医几块长板,有些微不足道。然而,北京市统计局调查的数据显示,94.4%的居民支持医耗联动综合改革,84.9%的人表示满意,77.8%的人认为负担减轻,78.2%的人感受到耗材检查费用下降,88%的人表示医疗服务得到了改善,97.3%的人认为费用能够承担。
  “就诊首选基层”是一个好的变化,这从事实层面证明,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信任加强,强基层政策收到良好效果。事实上,不仅北京,放眼全国,只要坚定实施改革的,基层门诊都出现了一定回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成绩值得肯定,也不能盲目乐观,一个问题是,在当前医疗体系中,基层医院到底有多少吸引力?
  患者评价一家医院,主要是水平、价格、服务,最重要的是医疗水平。在很多人印象里,基层医院只能看普通门诊,真有问题还得找大医院。中国人有“扫地僧”情结,其实在过去,很多基层医院都有像神一样的名医存在,靠着这些名医,甚至从大医院手中抢到了不少患者。现代医疗体系下,基层医院能不能有“扫地僧”存在?最起码,基层医院要有雄心,不能自甘落后,连点想法都没有。
  由于有着一系列政策撑腰,基层医院在价格上具有一定优势,由于是就近就医,也会节省其他成本。但这个优势是相对有限的,很多时候起不到决定性作用。再看服务,基层医院也存在一些问题。北京是一线城市,相对还好,但走出北京,走出城市,看看一些身在最基层的乡镇医院,有很多甚至连移动支付都做不到。有的医院为了节省一点所谓 “财务支出”,只接受现金支付,完全落后于时代。
  “门诊回基层”应有更多内涵,不能只剩下“就近就医”这个看点。就目前来看,基层医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有些方面也应该打造长板。最起码在服务上,基层医院就可以塑造特色。而在名医培养上,基层医院也应该有所追求,不妨培养几个让大医院也佩服的“扫地僧”出来。
[table=40%][/tabl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