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9|回复: 0

她更喜欢大家叫她“鞋匠”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杨明清 通讯员 夏丽萍

发表于 2019-12-23 19:28:4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晚上10点,金猴集团研发中心设计部主任张丽丽一天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按理说,冬季是鞋类研发的淡季,她咋这么忙?“订货会上,这几款新品拿下了10万余双订单,细节上得尽快调整,不能耽误后期生产。”她说。

  单看外观,样品鞋与普通鞋并无差异,将鞋垫抽出后,抢手“玄机”浮出水面:鞋底与鞋面间去掉中底,采用布鞋工艺用麻绳进行固定连接,鞋底更柔软,穿起来更舒适。

  在皮鞋制作中大胆采用布鞋工艺,这在“皮鞋界”还是首次。她咋这么大胆,敢第一个“吃螃蟹”?时间要倒回2015年。

  那年,张丽丽正在为新品研发寻找灵感时,偶然发现仓库一角堆放着大量的库存麻线等原材料,看着眼前“无处安放”的材料,张丽丽脑子里迸出“用库存材料做新鞋”的灵感。

  有了灵感,她犹如陀螺般忙碌起来。“样品室的角落里放着一双备用的工作布鞋,我发现它的鞋底与鞋帮就是靠麻线连接的。”张丽丽说,皮鞋制作过程中,为保证皮料与鞋底粘连的牢固性,大多会增加材质偏硬的中底。如果去掉中底改用麻线,既能消化库存,又能增加舒适性,但两个工艺结合的实际应用并无先例可循。如何操作?

  张丽丽想到了“拆”鞋。她找来相似款式的布鞋、皮鞋,将鞋子一点点拆开,对比研究“替换”方法。看似简单的“替换”,实际操作并不简单:去掉中底,仅靠麻线固定的皮面,与鞋底粘连后犹如撒了气的皮球,失去挺拔感,鞋面有褶皱。

  拿着首批试验的皮鞋,张丽丽有些失望,但她并没有灰心,将鞋再次拆开,解开麻线重新尝试捆绑方式并认真记录变化情况……就这样,前后历时一个月,“拉帮工艺”诞生了!

  2017年,经过两年试验的皮鞋首次亮相新品发布会,受到广泛好评,投产后成为当年最畅销的鞋型。

  面对骄人的成绩,张丽丽并没有骄傲。在她看来,提升皮鞋舒适性、简化工艺流程、降低成本是一名“鞋匠”的初心。首批订单结束后,她又在鞋子的美观度上做起了文章。

  今年,张丽丽荣获“2019齐鲁首席技师”荣誉称号,但比起这个名号,她更喜欢大家叫她“鞋匠”。“我是听着‘穿金猴皮鞋走金光大道’广告语长大的一代,能够让更多人穿上自己设计的金猴皮鞋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她笑着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