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7 11:33:00
|
查看全部
三、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主要任务
《决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提出了新要求,主要任务有3个方面。
(一)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体现到基层群众自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一是在基层选举中,基层党组织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参加选举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各项准备活动,把握选举的正确方向。基层党组织成员应当通过合法程序进入民主选举机构,主持选举机构工作,城乡社区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委会主任,村(居)“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党员要在村(居)委会成员、村(居)民代表中占一定比例。二是在基层重大事务民主决策中,基层党组织要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组织一道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民主决策。需由村(居)民委员会提请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决定的重要事项,经基层党组织研究讨论后,由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作出决定。三是在基层事务日常管理和民主监督中,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一般由党员担任,组织党员和群众监督民主决策事项的实施情况,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城市社区要建立党建引领下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协调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积极性,形成社区治理合力。
(二)着力推进基层直接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夯实人民群众在基层群众自治中的主体地位。一是着力推进制度化,落实和完善制度,确保人民群众在基层群众自治事务中当家作主:建立健全公开、公正、公平的选人、用人制度和机制,保证村(居)民群众的选人用人权,落实民主选举;建立健全议事协商决策制度和机制,保证村(居)民群众对村(居)重大事务的讨论决定权,落实民主决策、民主协商;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评议、问责制度和机制,保证村(居)民群众对重大事务事前参与、事中介入、事后评议,落实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切实防止基层群众自治中出现群众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二是着力推进规范化,坚持法定的事情不能随意变,规定的步骤不能随意少,不能图省事、怕麻烦,更不能走过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届满时,要及时进行换届选举。村(居)民委员会要定期向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接受群众监督。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要及时或定期举行会议,讨论决定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情。要规范村(居)小微权力运行,明确每项权力行使的法规依据、运行范围、执行主体、程序步骤。要适应城乡人口流动的新情况,创新参与办法和渠道,充分兼顾“走出去”和“留下来”的村民在村民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权利和权益,引导城乡结合部的农村既要保障“老村民”的基本权益,也要兼顾“新村民”的利益诉求。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善于运用网络技术服务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三是着力推进程序化,全面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实行“四议两公开”,即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如村(居)民选举委员会的推选程序、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罢免程序、新旧班子交接工作程序、村(居)民会议向村(居)民代表会议授权程序、民主评议干部程序等,要加快探索解决,以规范基层群众自治实践。
(三)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企业民主管理是工人阶级当家作主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全会《决定》将健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摆在突出位置予以强调,进一步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一根本方针的要求,体现了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国体的要求。一是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凡没有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企事业单位,要尽快建立起来;已经建立的,要不断巩固提高、发挥作用。企业在重大决策上要听取职工意见,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要积极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化、规范化,为职工代表大会行使职权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建立健全职工董事、职工监事会制度,支持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依法民主选举的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代表职工参与企业决策、监督运行。二是要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制度。非公有制企业职工与公有制企业职工一样是我国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国家的主人,其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利同样需要依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目前还有不少非公有制企业没有单独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要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具备单独建制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并逐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村(社区),应当推行区域(行业)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动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三是探索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有效方式。要注意企业民主管理各种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以及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对接,不断提高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效能。要针对国有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公司制企业、事业单位的不同情况,总结完善近些年出现的企业民主管理委员会、民主议事会、劳资恳谈会、民主协商会、厂长(经理)信箱、班组民主管理等做法,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变化,注重发挥企业内部网站、电子信箱、短信、微信、手机软件等新媒体、新平台的作用,为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创新发展提供条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