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0 08:19:29
|
查看全部
人民网:这是来自全社会对文艺创作的肯定。
冯骥才:确实如此。其实当时我们的文学创作非常纯粹,我现在也常用“纯粹”这个词。没有功利的想法,只想写出好作品。而且作家之间的关系非常单纯。每当文坛出现好作品、好作家时,大家都奔走相告,往来甚繁。
有一次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特意从天津赶到北京看望我。我邀他到东四小馆吃饭。整个过程中他既没有吃东西也没有喝酒,只是一直在谈他要写的一部歌剧。那一次见面,让我切实感受到艺术家对于艺术创作的纯粹、坚强而充满敬畏的情感。在这种纯粹情感的孕育下,改革开放之后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才能够出现“繁花盛开”的场景。
人民网:您说自己对时代有太多的干预,也受到时代对自己人生和命运的干预,您觉得改革开放对您的创作带来了哪些影响?
冯骥才:改革开放使我成为充满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它赋予了我一种“读者感”,敦促我望向社会,并把对于社会的关切融入到我的文学思考中。在这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我更充分地认识了人,包括人的性格、命运、愿望、理想,让我努力思考,自由表达,进而深刻地认识生活的本质,谱写最真挚的人间情感。同时,日新月异的崭新社会为我提供了浩瀚的素材,丰富了我的视野,也使我充满想象力。应该说,这是每个人都能创造无限可能的时代。

冯骥才书法作品《阳台花架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