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10 18:25:21
|
查看全部
李敬泽在会上谈到,《敦煌本纪》选择了敦煌这一在空间上连接东部与西部,在时间上贯通古代与现代的独特地理坐标,在时空转型的缝隙里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宏大的写作中国故事的视野,通过一群英雄儿女的悲欢离合,找寻出民族文明生生不息伟力的重要来源,写出了中国精神的气概与根脉所在。
在陈青看来,《敦煌本纪》洋溢着豪气和正气。陈青说,叶舟写的是二十世纪初期敦煌故事,但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元气满满、铁骨铮铮、洋溢着青春朝气和雄宏气象的敦煌。
王登渤认为,叶舟的《敦煌本纪》是针对如何从我们熟悉的那些历史事件当中开掘敦煌深层的敦煌精神、又如何与我们整个民族的气脉和精神相贯通这个问题的一个初步的回答,并期待未来会有更多作家投身到这个题材当中。
《芳草》杂志社主编刘醒龙表示,作为当代诗人,叶舟用自己最熟悉的诗性笔法,接续以敦煌名义、边塞气节体现中国文学的浩然气象。这点也为纯小说家们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新世纪的先锋求索提供了参考借鉴。
佘江涛认为,《敦煌本纪》是河西走廊人生命力的体现和对生命的关切,是几代敦煌人英雄的精神气质。王光庆也提到,叶舟对民间语言历史文化新颖的表达,尤其他对甘肃河西一带的民风乡俗文化的熟悉,让《敦煌本纪》不仅拥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拥有着浓烈的烟火气息。

《敦煌本纪》作者叶舟发言。人民网 韦衍行 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