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4|回复: 1

妙趣横生的《收官》:再现中国文言小说的最后五十年

发表于 2020-1-10 19:01:0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人民网北京12月2日电 “仿《聊斋》小说”、“拟《阅微》小说”“类传奇小说”“自叙传小说”……不同于白话文小说,中国文言小说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座宝藏,而其中的魅力鲜为大家知晓。12月1日,《收官:中国文言小说的最后五十年》在首届天府书展首发。《收官》作者、复旦大学古代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庄逸云,知名作家何大草,杜甫草堂博物馆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学博士后彭燕,三位嘉宾就本书的精彩部分进行了对谈,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收官》收录了一些目前学界既有的小说目录失收的作品,这部分作品部分收录于本书附录《清末民初稀见文言小说30种叙录》中,可以让读者大饱眼福。
庄逸云副教授从文献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出发,分享了自己“沉潜”在上海图书馆五年的经历,以及自己对清末民初文言小说研究的新发现。
知名作家何大草,出版有长篇小说《刀子和刀子》《盲春秋》等,根据小说《刀子和刀子》改编的电影《十三棵泡桐》获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何大草坦言,自己既是小说家,也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忠实爱家”。他首先认可《收官》一书的价值,认为“文言小说源远流长,如果用虎头、猪肚、豹尾来打比方,它的头在先秦,肚在唐宋,奇诡俏丽于清代的《聊斋志异》……但它的尾巴却难以辨认了,似乎只剩下若干的碎片,消失在晚清的迷雾中”;而《收官》一书则钩沉索微,详细梳理,终于再现了文言小说斑斓的豹尾,让我们有机会去重新认识、分享这几乎被遗忘的珍贵文学遗产。彭燕副研究员从事文献学研究多年,她从《收官》的版本学价值,分享了自己对清末民初稀见文言小说钩沉的见解,并就文言小说的当代意义谈了自己的看法。
在现场互动环节,三位嘉宾简短地就清末民初文言小说的具体作家作品以及文言小说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借鉴意义,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19:01:17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