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color=; white-space: normal]
我国目前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在青海、吉林、海南等12个省份推进,试点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3%——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交出哪些“成绩单” 光明日报记者 姚亚奇 从祁连山到海南,从东北虎豹到大熊猫,覆盖了不同自然环境、多种珍稀物种的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在青海、吉林、海南等12个省份推进,试点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3%。
1月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情况,目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效日益显现。
1.自然保护区成为生态名片
三江源国家公园位于青海省,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三个园区,这片12.31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713.62米的土地,拥有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独有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素有“中华水塔”之称。
而多年以前,“中华水塔”面临的草场退化、水源断流等生态危机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据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任永禄介绍,在落实试点工作中,三江源国家公园探索构建了省州县乡村全覆盖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基本解决了“九龙治水”和监管执法碎片化问题。
为了做好全面生态保护,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等各类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实现了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一体化管理。
近年来,福建武夷山国家公园不断扩大野生动物监测范围,在自然保护区和过渡地带加紧布设红外相机。图为2019年12月31日,科研人员在布设红外相机。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摄
在试点工作的探索中,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名片”。
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保护和恢复成效日益显现,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功能不断强化,水源涵养量平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盖度提高11%以上,产草量提高30%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