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0|回复: 1

脱贫户“虎妞”的“福袋”

发表于 2020-1-11 19:59: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新华网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玉岗镇永久村脱贫户高立秋(前右一)和同村妇女一起缝制布袋(1月9日摄)。新华社发(谢剑飞 摄)

  新华社哈尔滨1月10日电题:脱贫户“虎妞”的“福袋”

  新华社记者

  缝纫机启动,对折白布,随着针头上下窜动,几分钟的时间,一个布袋就缝制好了。“现在这可以说是我的‘福袋’了。”53岁的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玉岗镇永久村脱贫户高立秋拿着布袋笑着说。

  凭借制作布袋,如今高立秋年收入达到1.6万元。然而,就在数年前,她还是村子里知名的贫困户。

  2013年,高立秋突发心脏病,到医院抢救6个多小时才捡回一条命。治病花光了高立秋家里的积蓄,还欠下数万元的外债,身体也垮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干重活了。

  2014年,高立秋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及时得到了帮扶,但她心情却十分复杂。

  “一方面感谢大家的帮助,另一方面总觉得不能白要人家的。”高立秋说,“有手有脚的,凭啥不干啊?”

  曾几何时,下沙场拉沙子、下稻田修田埂,男人干的活,高立秋也照样干。“下稻田的活最累,一天干10个小时,一直泡在泥汤子里。”高立秋回忆。

  “以前我干活‘不要命’,人家就给我起了个外号叫‘虎妞’。”高立秋说。

  久而久之,“虎妞”的外号渐渐传开,附近村屯都知道永久村有个能干活的“虎妞”,用工季节,很多人找到高立秋,让她帮忙组织劳动力。

  “以前自己那么能干,现在连抱柴火、倒脏水桶这样的活都干不了了,压力特别大。”高立秋说,生病后,想用柴火,都只能拿袋子装一点,慢慢拽进屋里。

  致贫后的“虎妞”高立秋,失去了“虎劲儿”,变得沉郁起来。

  高立秋的情况,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派驻永久村驻村工作队的队员们看在眼里。“她是一个要强的人,要想让她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就得让她有事做。”永久村驻村第一书记葛江洪说。

  经集体研究,工作队想到,地质工作中需要大量地质样品袋,以前都是在外采购。村里许多妇女有缝纫的技能,可以让贫困户来制作,增加一份收入。

  2017年底,葛江洪找到高立秋,建议她尝试制作地质样品袋。“一开始我也是将信将疑,心想这一天能做几个啊。”高立秋说,虽然最开始对自己没信心,但也用家里的老式缝纫机坚持制作。

  裁剪遇到问题,就和村里的姐妹们一起研究,加工工序遇到问题,就和工作队员一起学习。不能干重活的高立秋,重新有了“营生”,对生活的信心也逐渐重新建立起来。

  看到项目可行,工作队采购6台电动缝纫机,腾出一个专门的工作车间,又让高立秋牵头,带动村里其他妇女一起制作布袋,时隔多年,“虎妞”又一次张罗起活来。

  “很多人看高立秋干得好,也受鼓舞,参加进来了。”同村脱贫户高玉红说,“人多了,大家互相帮助,还比着干,也不觉得寂寞,现在一个人一天能做出五六百个袋。”

  “布袋”已成为永久村的特色产业。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通过入股分红等方式,9万多个布袋使永久村69户脱贫户户均增收800元。

  如今的“虎妞”,又恢复了以往的“虎劲儿”。“我困难时大家帮过我,我想回报大家。”高立秋说,她现在一心就想带大伙儿完成更多的布袋订单,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参与记者梁冬、杨喆、徐凯鑫、谢剑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9:59:52 | 查看全部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玉岗镇永久村的家中,高立秋用缝纫机缝制布袋(1月9日摄)。新华社发(谢剑飞 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