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843|回复: 10

[转贴] 大寒节气话大寒

发表于 2020-1-23 20:18: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文\温州石油 姜婷婷

    过两天就是大寒节气了,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时令。大寒,是个继往开来的季节,是个否极泰来的转折点,大寒之后便是立春了,冬去冬来又一年,因此我们离新启万物的春天不过只有一个节气的距离而已。

    古人说“谓之大寒者,寒至无复加也。”与其他节气不同的是,大寒适逢年终岁末,短短十几天时间里,往往蕴含很多传统节日,比如腊八、小年、春节等。

    大寒农谚有“大寒天若雨,正二三月雨水多”“大寒见三白,农民衣食足”“大寒不寒,人马不安”“大寒白雪定丰年,大寒无风伏干旱”“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等。不管天气如何变化,它总是赶在1月20日前后到来,迎合着太阳到达黄经300°时的位置,呈现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冷峻景象。

    古人为大寒节气归纳了三个物候-----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先说“鸡乳”,即母鸡孵小鸡,就是说到大寒节气便可以孵小鸡了;再来说“征鸟厉疾”,鹰隼之类的征鸟,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强的状态中,盘旋于空中到处寻找食物,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最后来说“水泽腹坚”,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内,湖泊或是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孩子们也可以尽情在河上溜冰、玩耍。

    大寒,留给我的初始印象是寒冷。

    记得童年时,大寒天气,我总会宅在屋子里,手里捧着暖手袋,蹲在灶台旁烤火,听门外的风声雪声。坐不住,心里像有一支军队在招兵买马。那时我总会趴在窗子边,或者透过门缝,看天地荒寒。彼时,田野空旷而静寂,水边的林木脱尽了叶子,只剩下嶙峋苍黑的枝干挺立在无边的寒气里不言不语,它们又孤独又勇敢。

    后来上了小学,我经过那长长的河堤,冷风灌过耳畔,灌得浑身冰凉。我想,我若往河堤边一站,也是一棵寒树了。这样想着,一路所遇的那些萧萧林木,都成了我的同类。我们同在人间,顶风冒雪,把骨骼放在寒冷里锤炼。

    以前,秋天收获的粮食不足以供给到来年开春,半饥半饱的日子显得特别漫长。本已清冷的村庄里,装点生机的叶子从枝头和茎秆上荡然飘失,老屋和田野显得特别清瘦。太阳在大寒里也怕冷,躲在破棉絮一样的云层后不肯露面。风不懂礼数的呼吁怪叫,撞弯了树腰,又去掀房顶上的茅草,让人讨厌不已。

    大寒,不单是一种节气,更是一种心境。

    唐代的著名诗人孟郊,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名句流传千古,然而晚年却穷困潦倒,心情极度消沉。一个大寒夜他写下《苦寒吟》: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寒冷的夜里,他用文字倾诉一生悲凉,看来寒由心生,是境遇的窘迫、内心的寒冷才会在寒夜里悲凉凄苦。

    此时天气虽然寒冷,但已近春天,隐隐中已可感受到大地回春的迹象,心里总有暖意潜升。这个时节,大人们忙碌着备年货、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因为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就要到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4 14:56:09 | 查看全部
感谢明军老师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6 20:24:03 | 查看全部

回 1楼(屈联西) 的帖子

感谢屈老师来访回帖!问好春节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9 09:22:46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9 09:22:52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9 09:23:02 | 查看全部
感谢赵老师分享,向赵老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9 09:23:11 | 查看全部
祝赵老师初五愉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8 19:09:31 | 查看全部

回 3楼(煤缘)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8 19:09:42 | 查看全部

回 4楼(煤缘)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18 19:10:04 | 查看全部

回 5楼(煤缘) 的帖子

感谢白老师回帖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