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41|回复: 1

郭松民:经济学家口中可怕的弱民驭民术

发表于 2010-8-25 06:55: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来源:《法制日报》
自从“经济学家”成了一个“脏词”,往往被公众和无良缺德乃至利益集团联系起来以后,原来总是在浪头上显摆的经济学家沉寂了很多,这是个好现象,说明羞耻之心人皆有之。然而也总有奈不住寂寞的——日前,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就非常高调地反对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他说:“想要人人居者有其屋,那是杜甫喝醉酒时说的话,你们如果相信这会实现,不是你真傻就是装傻。”“当一个城市自有住宅率超过50%,城市就会死亡。如果刚刚毕业的人都能买上房,那么国家就会衰亡,因为这会令人丧失目标,丧失实现目标的动力。”(7月29日《南方日报》)

金岩石此言,首先就有偷换概念之嫌,用的是“稻草人诡辩术”,因为居者有其屋,并不是指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能买得起房,而是指人们对住房的合理需求应该得到满足,包括政府向那些暂时买不起房子的家庭和个人提供廉租房等。这种要求是完全合理的,也是政府应尽的义务,金岩石把一个并不存在的伪命题强加给公众,然后再大加挞伐,是不是有点太欺负人了呢?

其次,公众对目前的高房价不满,只是希望房价能够降到的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也并没有谁希望“刚刚毕业的人都能买上房”。按照国际惯例,目前比较通行的标准是,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但根据北京市社科院去年发布的《北京蓝皮书》,北京的房价与收入之比为23∶1。其他各个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均超过6倍以上,大城市和省会城市的比率都超过了10倍甚至更高。这也就意味着,即便目前的房价平均下降一半,也不过是符合“国际标准”的合理水平。经济学家们不是最主张与国际接轨吗?为什么在房价问题上又主张国情了呢?

反过来说。如果“期待房价大跌不合理”,那么吹大楼市泡沫,让少数人靠炒房不劳而获,整个社会陷入投机心理,就是合理的吗?就有利于社会发展吗?

至于金岩石关于如果“一个城市自有住宅率超过50%,城市就会死亡”,“国家就会衰亡,因为这会令人丧失目标,丧失实现目标的动力”,就更是危言耸听了。按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衣食住行是人最低生存需要,这些都解决不了,哪来什么更高追求?再换一个角度看,难道国民的追求仅仅是房子?有了房子就会别无所求,天天睡大觉吗?中国人难道就这样不求上进吗?

金岩石的逻辑还有非常可怕的一面,因为按照他的逻辑,如果要让人民有“目标”、有“动力”,那就不能让他们有住房,越多的人没有房子,人民的“动力”就越大,并且毫无疑问,如果不让人民吃饱、穿暖,那他们就会更有“目标”、更有“动力”,金岩石的逻辑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能让人民富足,否则“国家就会衰亡”——这就不仅是危言耸听,甚至是丧心病狂了,我想问的是,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呢?改革开放的目的又什么呢?

金岩石先生的观点其实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而是历史上那些狗头军师们为统治者献上的“驭民术”:弱民、病民、愚民,以使他们能够服服帖帖地供人驱使。经济学家“经济”到了这种地步,用“堕落”一词也就难以形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06:56:23 | 查看全部
如果要让人民有“目标”、有“动力”,那就不能让他们有住房,越多的人没有房子,人民的“动力”就越大,并且毫无疑问,如果不让人民吃饱、穿暖,那他们就会更有“目标”、更有“动力”,金岩石的逻辑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不能让人民富足,否则“国家就会衰亡”——这就不仅是危言耸听,甚至是丧心病狂了,我想问的是,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呢?改革开放的目的又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