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比学赶帮超”激活班组“细胞”,推进班组自主管理
通讯员:王畅
江汉油田水电厂供电车间以“比学赶帮超”活动为契机,引导职工树标杆、比业绩、学先进、争一流,激发班组“细胞”活力,推进班组自主管理,提高了班组管理水平,实现了安全生产,负责维护的油井线路故障停电时间从年初的3小时/年.条,达到了目前的1.89小时/年.条。
一、搭建“职工比学平台”,激发班组活力。
车间通过开展优良传统教育和劳动竞赛,教育职工在比中继承传统,在比中提升热情,引导个人与个人比、班组与班组比,比出干劲,比出作风,增强全体员工的进取意识。
开展“三比”竞赛活动,将每一条供电线路分别承包给外线电工,比线路资料准确率、比线路运行状况好、比线路故障少,并定期将竞赛结果在队务公开栏和车间大会上进行公布,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竞赛活动开展后,职工们自我加压,提高标准,巡检时严格做到“沿着线路走一遍,围着电杆转三圈,上上下下仔细看”,不放过每一串绝缘子、每一基杆塔,没有半点的懈怠,细心观测线路的运行状况,认真核对线路的走向、负荷、树障点、杆号,及时更新线路途经的道路、沟渠变化情况,唯恐别人承包的线路维护管理做的好,自已承包的线路数据不准、故障多,“给班组抹黑”。
创新“班组对抗赛”形式,给全员加压,促进全员参比。通过随机选人和班组选人相结合的方式,“文比”线路熟知程度和事故抢修纸上推演,比信息准、比程序熟。“武比”岗位练兵和事故抢修完成情况,比进取心、比责任心,检验全员的保障能力、抢修质量。5月份,车间假定周八井线发生故障,组织外线一班、二班各6名选手进行事故抢修纸上推演对抗,比赛限定30分钟,要求参赛班组对工具材料准备、故障分析、抢修作业等流程进行文字描述,并综合队长口述、评委提问等环节评定出获胜班组。最后外线一班凭着出色的表现获得胜利,二班由于工具准备漏项,影响了成绩,对抗失利。赛后,二班专门召开班务会进行总结,深入查找失利原因,明确了提高措施。在6月份举行的事故抢修演练对抗中,车间同时通知两个班组分别执行王二注甲线、严二井支线抢修任务,二班快速反应,凭着人员到位快、集结时间短,一举赢下一班。
二、搭建“技术练赛平台”,提升班组实力。
电力线路维护管理复杂、保供责任大,只有拥有过硬的岗位技能,安全可靠供电才能得到保证。车间结合新职工多,经验不足,技术参差不齐的特点,创新形式,创造机会,引导全体职工向理论学、向实践学,学技术、学经验,不断提升能力素质。
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技能培训工作,详细制订年度培训规划,定时间、定内容、定授课人,带领职工学业务、钻技术。利用团委、科技部门开展的活动平台,大力开展“五小”、QC活动和技术革新、攻关,调动职工学技术、搞革新的积极性。召开线路故障分析会,组织职工面对面座谈,分析查找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畅谈抢修体会,多向交流,取长补短,互动“促学”,有针对性地增强职工查找、处理故障的能力。
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开办“技师讲堂”。供电车间现有技师4名,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我们特别安排4名技师每月轮流讲课,手把手讲解理论知识,尽心传授实际操作技能,使职工技能水平稳步提高。一次钢管厂内长达1公里的主电缆出现故障,长时间停电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他们慕名邀请供电车间帮助查找电缆故障。抢修人员到现场后,从确定出故障类型和线路走向,再用电缆定位仪对故障点实施了精确定位,仅用时半小时。实施开挖后,抢修人员果然看到电缆的两相短路,已经烧黑。快速有效的诊断赢得了现场人员的一片赞许声。
三、搭建“创新创效平台”,挖掘班组潜力。
始终把班组作为基层创新创效的主阵地,充分发挥高级技师、技师、工程师等高技能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利用 “技术革新小组”,组织员工立足岗位,围绕生产难题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激发班组革新创造潜力。外线一班职工围绕鸟害、树障容易造成线路电容器短路烧毁的问题,开展技术攻关。经过反复比较材料、现场实验效果,完成了电容器的绝缘化改造。今年应用以来效果良好,所有投运的电容器均安全运行。供电职工今年先后完成串联避雷器间隙的制作、清除树障的简便工具、使用油锯的安全护具等技术小革新,确保线路安全可靠运行。
深化“供电吉尼斯”竞赛,创新活动形式,将检修工序分解成7个单项进行比赛,为职工比拼技术、追赶先进提供更多的机会,创造更大舞台。“供电吉尼斯”竞赛每季度举办一次,如果有人提出挑战,纪录保持者就在练兵场上“摆台守擂”,只要攻擂成功,打破纪录,就给予重奖。为了在纪录上留下自已的名字,职工们利用工余时间在练兵台上努力钻研、刻苦训练,优化每个小细节,提高效率,节省时间,你追我赶。每到比赛时,车间职工都齐聚练兵场,争先恐后参加挑战,原先的纪录也频频被刷新打破,“10米登杆”项目5次被打破,由最初的1分56秒,缩短到现在1分钟。“10kV导线架设”项目3次被打破,由原来的1小时30分钟,缩短到现在1小时09分钟。截至目前,累计有12人次在车间“吉尼斯”纪录上留下了自已的名字,成为同事追赶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