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2-2 15:20:04
|
查看全部
提质升级迫在眉睫
有报告显示,“80后”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占比不到20%,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仅占14.1%
“我们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专业性很强哩!”浙江省宁波市资深月嫂吴美华给记者简单梳理起工作日常:给婴儿换尿布、喂奶、哄睡觉,还要观察新生儿脐带、黄疸、大小便;观察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按摩,给产妇做营养餐和疏导情绪等。
“每天几乎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一直要到深夜十一二点,等宝宝和妈妈都熟睡了,才能休息一会儿。”吴美华表示,即便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她也一刻没停地为自己“充电”:这两年,她一边工作一边考取了多个职业资格证书,包括育婴师资格证、健康管理师证。“现在月嫂服务内容不断增加,想要干得好,就得提升自己的能力。”吴美华说。
住家保姆、老人陪护、钟点工、做饭阿姨……近年来,家政服务领域不断扩展。传统的保洁、搬家、保姆等简单劳务型家政服务市场也在不断细分,比如,保洁可分为日常保洁、家电清洗、窗帘沙发地毯清洗、地板护理、瓷砖美缝等。知识技能型家政服务市场如育婴师、家教、护理快速发展,需求旺盛。目前,家政服务涉及的细分产业已有20多个门类、200多种服务项目。
然而像吴美华这样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的家政从业人员并不好找。
“找一个好家政员太难了,我父亲中风后需要护工照顾,本来以为很好找,结果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重庆市民翟萧感叹道,老人岁数大了,需要陪伴和照护,这就对家政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帮助老人进行身体康复,还要给老人做心理疏导,让老人保持心情愉悦。
“之前也请过一些住家保姆、专业护工,总是因为各种原因做不长。家政公司也接触了不少,但各方面都很合适的保姆依然难找。”翟萧说。
翟萧的烦恼不是个例,长期以来,与人们不断升级的新需求相比,家政服务业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供需结构失衡、专业化程度较低,拥有较高专业素质、较强服务技能的家政服务人员数量总体偏少。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政服务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当前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88.6%来自农村,年龄结构偏大,“80后”从业人员所占比例不到20%。同时,文化水平较低,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仅占14.1%。家政服务从业人员流动性高、稳定性差,大多数是行业“新手”。
更加多元、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亟须匹配高质量、专业化的有效供给。刘涛认为,下一步要以提质扩容为核心,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家政服务业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