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黑龙江日报讯(记者 万冲)位于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的一家重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因生产项目需要,面向社会大量招收钳工、铆工,焊工等机加工工种的工人。可事实是,他们从来就没有招满过,企业不得不减少订单。
    位于哈尔滨市双城开发区的天顺源,是一家专业加工牛羊肉的企业。这里的工人是计件取酬,一个工人从生手到熟练操作要经过一到两年的时间,收入在1700元至4000元之间。也就是在这一两年的时间内,招上来的工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相继离开。于是,企业不得不长期在人才市场摆摊招工。
    今年以来,我省各地普遍遇到用工荒,一些企业不得不在劳动力市场设置长期席位,甚至有的企业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
    在记者采访的所有用工企业中,其招工人员几乎众口一词地说:现在的人找工作挑挑捡捡,脏活累活不爱干,收入低的不爱干,离家远的不爱干。更有的人说得很“直截了当”:人,多的是;活,多的是;肯干活的人,少之又少。
    表面看来,上述所言都把矛头直指人懒、挑活,看着似乎不无道理,然而采访深入下去,就发现,“用工荒”综合了企业和城市的诸多问题。
    问题一为啥不来人?
    成手招不来 生手不愿养
    建议:完善用人留人机制 建立技能培训系统
    人们都有这样的印象,以往,我省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许多大中型企业都有自己的职业技校,他们面向社会招收学员,再向企业输送有技术专长的员工。曾几何时,大多数企业抖掉了这块“包袱”,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更愿意直接向社会招收熟练技工。
    还是哈尔滨市利民开发区的那家重工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待遇是相当优厚:“办理合法用工手续,且有技术资格证书的都可以参与评级,长期稳定在企业工作的还有工龄工资,每个技术工月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而且企业记录良好从不拖欠工资”——可就是这样的“好饭”却吸引不来技工。
    企业负责招工的张女士介绍,企业在招工时尽管开出了如此优厚的待遇,而且年龄已经放宽到50岁,但还是招不到“固定工”。对此,张女士分析说,现在社会上对有技术专长的人需求量很大,有这方面技术的人却很少,有技术的人更愿意随时随地地承接急活儿、俏活儿、零活儿,因为打短工挣得更多。
    当记者问及企业为什么不招收生手,再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她苦笑道,培养一个生手需要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而培养好了就往往可能遭遇跳槽。
    目前,担心为他人做嫁衣的企业不少,他们的忧虑也不无道理。但这样做,一方面是把培养技术劳动力的负担转嫁到社会,转嫁到劳动者自己身上,另一方面造成专业技术工种技术对口人才极其短缺,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问题二咋能吸引人?
    钱图不好使 前途更诱人
    建议:转变招工用工方式 强调员工发展空间
    双城天顺源负责招工的小王介绍说,员工收入多少取决于操作的熟练程度,只要能吃苦,肯卖力,挣得就会很多,甚至比坐办公室的人多出许多。小王还说,现在其实要想工作,岗位很好找,可是他们就是招不上来人。
    在哈尔滨市抚顺街的劳务市场,记者做了一个调查:向正在求职的人询问,对只要肯干就能多挣钱但没有升职机会的工作,是否愿意接受。三个求职者中只有一个人表示可以试试,另两个人表示没有发展机会,就意味着从年轻时就服输,挣得再多也是“天花板”,到顶了,没啥发展前途了。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如今的求职者,哪怕自己起点很低,也都需要找有一定发展空间的岗位,直接许以高薪,但没有升职空间的,都不愿意考虑。
    从事劳务管理的人士说,当社会进入发展的转型期,企业的与时俱进真的不是一句空话,招工用工方式的转变对年轻的求职者来说很重要。
    问题三如何留住人?
    员工幸福感 就在细微处
    建议:完善后勤体系 提供生存空间
    近日,我省东宁县经济开发区在全国率先发展跨境产业,成功引进了一批制鞋、服装加工等企业。顺风服装厂和金隆昌服装厂自今年7月正式投产以来,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员工短缺,建好了的新厂房目前还是只有机器少有工人。开发区为了尽快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用尽了各种办法举办招工大集,印制散发招工宣传单,甚至远赴其它省市急招员工,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东宁县所遇到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拓展小城镇发展的空间,给即将在小城市寻求发展的人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空间,生活场所、娱乐空间和亲情慰藉。
    一个城市不可能只建立在一座座加工工厂之上,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也不能永远都住在员工宿舍,他们需要融入这个城市,进行正常生活和工作:每天上下班,晚上有自己的学习和娱乐内容,回到家里有老婆孩子做伴儿。
    然而,很多地方在发展中往往遇到这样的瓶颈:招商引资的项目落地儿了,需要在这个项目里干活儿的人还没有着落,或者说没有给求职的人一个正常的居民待遇。
    但愿城市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能够同时给建设者们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只有那样,用工难、用工荒的问题才可以真正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