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2-9 22:32:54
|
查看全部
小屋+云
帮您管理健康
每星期总有一两天,65岁的张阿姨会走进家附近的殷行街道社区智慧健康小屋,刷一刷身份证或医保卡,加上人脸识别验证通过,就能在一台智慧自助体检设备上完成身高体重、脂肪、血压等体征指标测量,5分钟后,就能拿到一份详细体检报告。检测设备上,还有老年人健康自评(认知能力)、跌倒风险自评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自评等项目,根据居民体检和自测,设备会提供个性化健康干预方案,包括慢病管理方案、个性化运动方案、生活方式干预等指导。这些自助体检数据也被同步上传到云端的个人健康档案,如果哪项指标异常,就会被“报告”给张阿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的家庭医生。登录“上海健康云”APP的医生端,每位家庭医生都能对自己所管理的签约对象健康状况一目了然。
“智慧健康小屋”是上海市实施“医养结合”、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基本健康服务的新举措之一,大多设在社区为老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服务站点、社区文化体育中心等处,2019年底前已建成首批80家。通过智能设备,让社区居民尤其是老人们做好日常的健康管理、疾病早发现,而不必常跑医院。
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数字化养老院院长王程认为,智能设备一定要以专业、即时的人工服务体系为配套,没有相关环节的无缝衔接、高效联动,信息采集、紧急呼叫再多再快,依然“等于零”。
“数字化养老院”项目除了在试点老人家中安装智能“七件套”,还派出专业护理员为老人提供上门照料服务,有一份生活照料、临床护理、安全应急、精神慰藉和虚拟信息等五大类共48个项目的服务清单,让老人按照实际需求自己选择。最受老人们欢迎的,并非智能设备,而是“呼有所应”的安全感和聊天、陪伴式服务。
智能终端能够发挥作用的基础,是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建设。在上海,各区都在陆续建设自己的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去年5月,市民政局建设的市级养老服务平台也已升级上线,正在逐一实现与区级养老服务平台的数据对接。对于老年人及其家人,这样的平台像是养老领域的“大众点评”,可以通过搜索找到自己适配的养老资讯;对于政府和社会机构而言,涵盖老年助餐、老年日托、喘息式服务等各方面养老服务资源的推送,通过详细跟踪老人们参与社区活动频率等大数据,养老补贴资金、扶持政策向哪些参与人数更多、服务需求更旺盛的养老服务点倾斜,也有了依据。
《 人民日报 》( 2020年02月05日 13 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