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2-10 16:05:00
|
查看全部
1.打造“三课堂” 守好主阵地
2019年11月11日下午,一堂融合了思政内容的《测绘学概论》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开讲。校长刘文锴以“什么是测绘”“测绘能干什么”“测绘学的发展历程”等问题为切入点,娓娓道来。从中国古代地图《兆域图》,到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从修建“人间天河”红旗渠时的自制水准仪,到享誉海内外的北斗定位系统,刘文锴将智慧传授给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搬到课堂上,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一堂普通的专业课,有了思想引领、价值引导,有了精神塑造、情感激发,就显得不普通。
“能够听到校长给我们讲课,很惊喜,也激发了我们学习测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学生马祥语说。
思政课是学校立德树人的“第一课堂”。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学院院长每年坚持为学生上党课、宣讲形势政策,带头进行理论阐释,主动发声,用好思政课堂教学主渠道已是学校常态。
同时,学校还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拓展“第二课堂”,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使每门课程、每门授课教师都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通过课程联动、师生联动、教师联动、线上线下联动的系统协同原理,以本科生必修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思政课程互通联动为核心,拓展“课上老师讲,课下专家活讲、校园文化常讲”的思政课,实现理论与实践联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动、传统教育与信息技术联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与职能部门联动的“四联动”工作机制。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张梅说,经10届6万多名本科生实践检验,思政课的课堂出勤率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实践教学、小组研学参与率均达到100%。
构建传统教育与信息技术联动机制,通过“互联网+思政”模式,活跃“第三课堂”。学校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让线上线下联动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实现三大课堂协同联动。
“我们希望通过学习研讨,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培养在面对大是大非和复杂事物时的科学思考的能力,逐步夯实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成立专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会,研究会会长宋玲玲说,研究会推出了微信公众号,网下学习原著、网上交流体会,引导青年学生真学、真信、真懂、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目前有会员6000多名,2019年参与线上线下学习的学生达60多万人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还创建了“华水苇渡”微博矩阵,订阅用户3.8万,粉丝4.7万,阅读量超过2亿人次。“昕飞扬1996”微博的热门话题“飞扬昕语”阅读量高达4419万,传递真知、反击谣言,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形成了师生喜闻乐见的舆论阵地。
学校“微言大义”讲堂,截至目前已举办66场,参与学生超过3万人次,先后有知名网络“红色大V”作报告,吸引学生也教育学生,示范效应形成“求知微讲堂”、道德大讲堂等系列论坛,校园内正能量的凝聚和传递蔚然成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