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从技校生到“金蓝领”(图片见附件)
——“全国交通技术能手”郑林的故事
滕以来 卜艳霞 /撰文 张楠/摄影
满身荣誉“光环”的郑林,是日照港股份二公司机械一队装载机甲班的一名普通司机。由于其岗位专业操作技能曾屡次在山东省港航系统技能大赛和日照市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夺魁,故被同台竞技的职业同行们誉为名副其实的港口“金蓝领”。这位30岁刚刚出头的港口“金蓝领”,2009年度分别获得“全国交通技术能手”和“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等殊荣。
本文记述的是这位港口“金蓝领”立足平凡岗位成长成才、敬业奉献、创新发展的故事。个中故事,看似寻常无奇,可细细咀嚼,或许能够从中领悟出些许宝贵的思想启迪和人生教益。
父与子的故事
1996年9月的一天,刚满18岁的独生子郑林,从日照港技校怀揣着一张毕业证书,闷闷不乐地回到家中,面对着父亲郑兆平,眉头紧锁,沉默无语。
知子莫如家父。汽车司机出身的郑兆平,此时此刻,非常理解儿子难言出口的心境。于是,便以和缓的口气宽慰郑林道:“今天,你技校毕业了,我没啥好送给你留作纪念的,只希望你能记着这两句话:‘世上没有后悔药;条条大路通罗马。’你小时候贪玩没人管,错过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不过现在呀,想发愤成才还不晚。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的企业,也是一所锻炼真才实学的大学校,只要你小子有志气,说不定将来也能成大器。”
父亲的这番激将话,促使郑林从此暗自下定决心,到港口最艰苦的生产一线去,子承父业,当一名机车好司机。
郑林自愿报名到港口生产一线就业的消息一传开,便立即在许多同窗好友中间炸开了锅,有的对此深感不可思议。有的忙打电话直言开导:“老同学,你可千万别傻帽!个人出息能耐再大,也不如有个好爸爸。你家老爷子,在建港指挥部开车这么多年,肯定服侍过不少领导,给你找份舒适一点的工作,还不是小菜一碟?你犯得着自己往火坑里跳吗?!”
母亲也在背后劝说:“儿呀,你爸他开了大半辈子车了,风里来雨去的,总是让俺提心吊胆。现在,你又要自作主张学开车,家里就你一个独苗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你妈我,坚决反对你再去冒险!我听说,码头上的活儿,又苦又累又脏,还上夜班。你爸就看着你一个宝贝儿子,他能忍心不管你吗?”
面对慈母的阻拦,铁心要到一线经受锻炼的郑林,只好在私下向父亲“求援”:“爸,我妈她思想顽固,就是不同意我学开车,请您务必要支持儿子的自主选择,并相信我一定能干出点名堂来!”
郑兆平在点头默许了爱子的请求后,又吹了将近三个月的“枕边风”,终于做通了老伴的思想工作。
同年12月的一天上午,最终如愿以偿的郑林,在父母的一致支持和鼓励下,兴高采烈地来到日照港二公司机械一队报到,并从此与码头上轰鸣运转的多种机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师与徒的故事
采用“以师带徒” 模式培养新司机,是日照港股份二公司机械一队的一项传统,整整24载从未间断。但在所有年长师傅的口碑中,郑林不仅是一位谦逊有礼、好学上进的名徒弟,而且也是一位最值得年轻司机敬佩信服的好师傅。
“所学技能本领在短时间内就能很快超过师傅的徒弟是郑林;机车操作技巧首先教会徒弟的师傅也是郑林。”这是当年分三个阶段手把手地教会郑林机械基础修理、日常维护保养和实际操作技能的三位师傅共同对这个“得意门生”的一致评价。
在第一个师傅李涛的印象中,郑林勤快能干,善于钻研。每天总是提前10多分钟到达维修车间,打扫整理里外卫生;开工维修设备时,又总是沾着一身油污一身汗水,先把常用修理工具拎到故障机车跟前;他每当学习钻研起维修技术来,更是十分的投入,特别的入迷,如常常独自一人,全天泡在油气弥漫的维修车间里,将一个维修过程的机器零件,先大拆大卸,后重新组装,直到熟悉设备构造原理,掌握系统维修技巧,方肯罢手。
在第二个师傅李宗华的眼里,郑林心灵手巧,动作麻利。常规护养各种设备,从不磨磨蹭蹭、拖泥带水。他每天除了忙于各种机车的空滤更换、螺栓紧固、打油润滑等基础护养以外,还见缝插针地对照着图纸,潜心钻研大量新设备的超前护养技术。凡是经他手精细护养过的设备,无论新旧在投入使用后,其磨损率和故障率都很低。
在第三个师傅厉彦军的心目中,郑林的专业操作技能出类拔萃,且永不服输。他既是全集团历届职工技术比赛装卸载机项目的“常胜冠军”,又是代表日照港参加省市青工技能大赛的“金字招牌”,多次被各级授予“优秀岗位能手”和“一线技能标兵”等光荣称号。
人与车的故事
“长年累月与机车打交道,一次鲜为人知的意外漏油事件,使我总结出一条刻骨铭心的经验教训。”为人坦诚直率的郑林如是说。
那是2003年冬天的一个夜班,一场历史上罕见的特大寒流突袭日照港口,整个作业码头的气温顿时骤降至零下十几度。由于郑林在潜意里对进口设备始终有着较高的信任感,那次在出车前的匆忙检查中未能检查彻底到位,结果忽略了一个固定液压油管的螺丝松动,致使已到达作业现场的机车,因途中大量漏油而造成制动失灵,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事件悄悄发生后,尽管无人觉察对上反映,也无人来追究他的责任,但是吃一堑长一智的郑林,却能够自觉做到举一反三、痛定思痛,并从此在班组工作日志上写下了这样一段发人深思的话:“人与车相比,人处于主动地位,车处于被动地位。作为一名称职合格的机车司机,必须要对自己掌控的设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爱惜如命,呵护有加,检查仔细,不留隐患,以保证班组安全生产顺利进行。”
质与量的故事
“郑林在全队200多名机车司机中,单机作业速度最快,单班生产量最高,装车皮质量最优。”这是机械一队队长李磊给这位港口“金蓝领”所下的“三最”定义。
知情人的心里都清楚,郑林获得“三最”美誉之称的原动力,便是他持之以恒坚持生产工艺流程创新,锲而不舍进行设备操作技术攻关。2007年春天,郑林针对到港矿石车皮装车效率缓慢、平车质量不高的现状,主动联合相关车皮作业人员,围绕如何改进生产工艺流程,进行自主创新,开展QC攻关。经过QC小组全体成员的共同研究探讨和反复实践试验摸索,先后发明创造了“凸字型取料”、“一铲准”、“一加二倍数装车”、“ 标准划线平车”等一系列科学方法,使车皮整体作业效率和货运质量得以全面提升,如此前装满一列车皮通常需要四个多小时,采用新的工艺流程实施装车后,装满一列车皮仅用不到三小时即可保质保量完活,并且装车平整、满载率高,既大大缩短了车皮在港停时,又全面保证了装车发运质量。
最近几年,随着日照港股份二公司发展越来越快,大量新设备新技术被广泛应用。而有许多文化程度不高的老司机,则对装载机上统一安装的手持终端系统、GPS定位系统、车载节油系统等,均感到使用起来无从下手,郑林就主动给他们做演示当示范,逐一传授使用技巧,不厌其烦讲解要领。
夫与妻的故事
2006年,事业有成的郑林与一位美丽大方的医生结为伉俪,组成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次年又育有一子,名为小雨。
然而,一向和和睦睦、支持郑林工作的妻子,最近却突然跟自己的丈夫翻了一次脸,原因是整天忙于车皮装卸作业的郑林,开车多年落下的肩周炎已越来越重,两只胳膊连睡觉时翻身都感觉很吃力。作为医生的妻子,出于心疼自己的心上人,多次好言相劝郑林,要赶紧找单位领导请几天假,去医院集中接受一个疗程的拨火灌治疗,可郑林却总是以工作忙为由,一拖再拖。
郑林无论白天黑夜在躺下休息前还有个习惯,不看会儿有关机械理论方面的书,总是翻来覆去睡不踏实。这次小两口吵架,妻子又揭了他的“老底”:“ 你常常深更半夜的亮着灯躺在床上看书,也是个令人反感的坏毛病,很容易使你的肩周炎加重不说,还影响我和小雨睡个安稳觉。”
郑林远在临沂的岳父岳母,在电话里得知小两口最近闹起了别扭,特意赶来以探望天天由爷爷奶奶照看的外孙小雨的名义,顺便当面劝说劝说女婿:“郑林呀,你开车到底开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反正现在单位上都知道你得了肩周炎,何不趁机向领导要求改改行,上个常白班养养身子,下了班也方便照顾一下小雨?”
郑林红着脸对岳父岳母说:“请二老理解我的职业岗位,是一个萝一个坑的,公司装卸生产异常繁忙,要是干我们这一行的,都撂了挑子,队里的装车任务,那就无法完成。再说,领导们也考虑到我的身体状况,没有十二分紧急的任务,一般不安排我上车顶班了,平时只让我负责现场抓抓班组的安全生产。”
爷与孙的故事
郑林的老家在诸城市,年已90岁的爷爷患有哮喘病多年,去年冬天因天气过度寒冷,病情突然加重,转成了肺气肿,从此卧床不起,但神志还算清醒的老人家,嘴里却总是不停地反复叨念着,要见见远在百里之外且又是唯一的重孙子小雨。
郑林的父亲在接到老人家的电话后,要求郑林夫妇同时向单位申请年休假,带上孙子一道前往诸城老家,以满足小雨老爷爷的心愿。可其时恰逢股份二公司开展年关生产大会战,机械一队正在全力以赴投入突击装车任务。作为装载机甲班骨干的郑林,当时实在是脱不开身,只好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即由他出钱雇了一辆出租车,拉着父母和小雨先到诸城,他和爱人随后,谁赶上休班谁去,保证让爷爷心满意足。
2009年腊月27日,一场铺天盖地的大雪降临港城,二公司生产调度部门,下令暂停矿石装车发运。装载机甲班班长高元长,在第一时间接到通知后,马上找到值班队领导,亲自给郑林同志请假,让他利用这个生产空闲赶回诸城老家,探望90高龄且重病在身的爷爷。老人家在终于见到孙子郑林时,喃喃地说:“孙子 ……你忙呀……我听说了。”
眼圈微微发红发热的郑林,顺手拨开一根冻黑了外皮的香蕉,递到爷爷嘴边。爷爷笑着啃了一口,又说:“单位的事……是大事……别误了……要好好干。”
紧攥着爷爷瑟瑟抖颤的老手,郑林当即表态:“爷爷,请放心,我一定能做到,保证会给您老人家争个脸!”
通联:山东日照港股份二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