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2-13 17:18:14
|
查看全部
对于小学高年级和中学阶段,温儒敏提倡学生要读经典,因为经典的滋养作用巨大。这个阶段要区分精读与略读的不同,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不同。应该让学生读一点“闲书”,让学生自由选择,这对家长和老师很有启发。作者关于整本书阅读的论述,是对单篇阅读的有力补充,完善了阅读教学结构。读整本书,叶圣陶先生早有建议,但未能实施。统编教材加入整本书阅读,安排课时,赋予学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材的一次大变化。作者还针对《乡土中国》等经典著作的整本书阅读提出建议,对一线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温儒敏赞同大量阅读的做法,认为课堂上学生应该成为读书的主人,在读书时间和读书数量上都应成为主体。
温儒敏对中学语文教师这个特殊群体充满希望,深切关注中学语文教师的精神成长。他指出,语文老师在读书上具有引领作用,教师应做“读书种子”,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水准。他建议教师应有一份书单,要有计划,为此画了三个“圈”。第一个是中外文化经典,感受人类智慧的结晶。第二个是与专业或职业相关的书,比如科技史、科技哲学以及教育类的,打好基础,拓展视野,触类旁通,活跃思想。第三个是专业书籍。语文教师通过读书成为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同时建立“自己的园地”,有自己专属的读书时间和读书内容,营造良好氛围,防止陷入无边无际的“职业性倦怠”。目前,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已经启动“中学语文教师读书种子计划”,引导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走进经典,提升素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