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2-14 16:55:56
|
查看全部
这一辈子还没卖过一幅画
侯德昌为毛主席纪念堂瞻仰大厅书写了“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17个隶书大字。另外,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闻名中外的划时代巨作《幽燕金秋图》也是他主笔完成的,而侯德昌明确地说:“我的书画一张没卖过,要么在美术馆,要么在家里。”
侯德昌回忆说,当年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负责纪念堂建设的领导工作,他有很高的艺术修养。刚开始的方案是瞻仰大厅那几个大字用黑体字,但黑体字是外来字,谷牧说不行,要用具有中国文化传统的字。谷牧认为应该采用书法体,但草书不行,篆书也不行,正楷又太死板,最后决定用隶书,既活泼,又有书法味道。
侯德昌其实并非书法科班出身,他1934年出生于河南辉县孟庄镇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其邻居有古字帖,天资聪颖的他自幼就从临颜真卿开始亲近书法。侯德昌1956年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的是陶瓷专业,但他也开始练习书写隶书。耿安辉说:“侯老书法在他留校任教时就拥有盛名,画家王成喜曾回忆,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当学生时,字帖罕见,大家都以侯先生在学校书写的展牌或公告作为范本,练习书法。”
“文革”期间,侯德昌所学的陶瓷专业无用武之地,他开始默默转向,在书法和国画中开拓自己的新天地。“我对中国书画本来就有兴趣,但如果一直停留在兴趣,这个就很危险,不可能踏踏实实做出成就。”侯德昌说,还不能吃老本,如果吃老本,后来的成绩也不会有。
因此,当毛主席纪念堂指挥部征集书法之作时,经过多年历练的侯德昌脱颖而出。而回望当年,侯德昌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当时北京写隶书的不多。”
侯德昌还提及他的另一件重要作品《幽燕金秋图》。1994年国庆节前夕,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墙上挂上了《幽燕金秋图》,这是一幅鸿篇巨制,长16米,宽3米,是迄今人民大会堂内最大的一幅国画作品,是一件史诗性的作品。关于这件作品,侯德昌笑着回忆说,他有挣大钱的机会。2000年,卡塔尔王储来访,被《幽燕金秋图》深深震撼,想请侯德昌复制一幅带回去。有关部门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侯德昌,“当时卡塔尔王储出价1000万美元,但我说这个无论如何不能复制,再复制我们的东西就贬值了。”
侯德昌为人民大会堂等重要场所及申办奥运会等重大活动绘制巨幅作品,引起了强烈反响。在谈及中国画创作时,侯德昌总结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艺术贵在创新,历史上的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是因为他们与时俱进,作品有生活的面貌,和时代密切相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