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建立的建立,该落实的落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所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传染病是最主要的一类。由于传染病具有突发性和重大健康风险,建立科学全面的传染病防控应急管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意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健康领域的重要实践。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建设更加完善、系统、规范的应急管理体系显得尤为紧迫。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最重要的是做好三个环节的关键工作:一是以防为先。即在体系上、思想上和环境上做好完备的预防工作,具体包括分级分层及时的预防体系建设、健康科普和群众健康素养的培养、病原体的源头控制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强有力的监测、预警和报告系统。二是以控为核。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必须在管控过程中及时应对,加强病原体、中间宿主、传播途径、人员流动和终端个体的全链条控制和防护,形成富有应变能力的防控体系,能迅速统筹社会资源,及时采取各类措施,控制疾病的扩散蔓延。三是以治为要。加强患病人群的确诊和分诊、临床救治、疫苗药物研发等技术储备,调整各类诊疗方案以快速应对,加强传染病的疫苗、检测产品、新药和其他医疗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提高临床救治水平。
经过对当前疫情防控中三个重要环节的细节分析,发现了一些需要提升的方面。一是在防的方面。尽管长期以来我国卫生服务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但公民健康责任感与健康素养仍然不足,在应对重大疫情时矛盾尤为突出,一些无防护、高危行为、不健康行为屡屡出现,健康素养防线没有筑牢。突发传染病的防控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多年,但由于缺乏针对重大新发疫情的演练,反应速度不够,预警机制也不完善,对最佳初始防控时机把握不够准确。一段时间内,部分信息和实践不够畅通,一些重要的防疫手段和程序没有严格实施,疫情相关的法治保障不足,没能有力阻击疫情的开端。二是在控的方面。此次疫情暴露出一线防疫和医护人员存在短缺、基础保障设施缺乏、战略物资储备不够、新型病毒疫情相关公众健康教育不足等问题,给疫情控制带来了难度。对病原体、中间宿主、传播途径、人员流动和终端个体等传播链条中各个环节的控制措施不够有力。对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的集中隔离和跟踪不够及时完备。三是在治的方面。重点地区医疗保障仍有短板,尤其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人员、物资等不能在第一时间高效率进行调配。在治疗初期,相关人员的防控意识不够充分,造成一定的感染风险。在治疗过程中,分诊、病程和治疗方案不够迅捷,未能和防控环节形成良好的信息和数据互动。
更为重要的是,防、控、治三者在抗击疫情过程中没能很好地结合和联动,反应速度偏慢,互相衔接的问题凸显出来。实际上,防控治三环节间的联动正是快速、有效阻断疫情发展进展的特效药。预防是基础土壤,平时的预防工作基础不牢就会带来控制和治疗环节的一系列漏洞,无法遏制疫情的发生。控制是核心环节,但如果不和上游的“防”结合为一体,忽视对下游“治”的过程的支持,会出现医疗过程中防护和控制不到位造成的感染,以及防疫经验、信息、样本和数据等未能给诊断、药物、疫苗的研发提供最快最有力的支持。治疗是关键手段,但医疗过程中往往关注病情和治疗方案,应反向考虑对整体人群防控工作的反馈,以及密切关注防控情况变化。由此可见,我们真正期望的是“防、控、治”联动的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