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2-18 10:27:20
|
查看全部
留住古厝的根与魂
注重内涵挖掘和传承
“现在古厝保护的硬件水平已经做得很好了,但内涵的挖掘还有待加强!”针对福州古厝的保护与开发,卢美松有着很多心得体会。作为福建省文史馆原馆长,他长期致力于福州地方史的研究。
在卢美松看来,当地有些古厝街区虽然商业开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实际上很多古厝的利用率并不高。他以三坊七巷为例分析得出结论,除了水榭戏台、二梅书屋、叶氏故居、林则徐纪念馆被开辟为民俗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禁毒教育示范基地外,还有许多古厝建筑或空置,或因收费而参观人数稀少。于是他就有了一个“激进”的想法:建议福州应参照杭州“西湖还湖于民”的做法,在具备保护能力的前提下,将159处文物建筑让机构和个人去认领,展示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家族历史。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扩展为挖掘不同类型古厝背后的文化,比如三坊七巷、上下杭、烟台山、永泰庄寨所代表的坊巷史话、商贸史话、园庐史话、庄寨史话等。卢美松认为:“古厝保护也需注重非遗传承,如文儒坊闽山巷里有个卓公祠,其举办的闽山庙会展现出丰富的福州非遗元素,建议抓紧抢救。”
同三坊七巷文化一样,福建船政文化也是福州的文化名片。在著名船政史和海军史研究专家陈悦眼中,船政文化建筑群和工业遗产也应该进行完整而系统的保护。他认为:“福建船政在中国近代海防、近代航空、近代教育、近代工业、近代外交、近代翻译等领域皆占据重要地位,甚至具备多项‘第一’。福建船政不仅应该先申请工业遗产,也应该研究进一步申请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途径。”
福州市民陈初越从事了数十年的文字编辑工作,但他也一直致力于挖掘福州古厝的文化内涵。刘家大院是三坊七巷内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厝建筑,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林则徐的大女婿刘齐衔、福州首富“电光刘”、一代文豪郁达夫都曾在此留下印记。陈初越和朋友们将这里打造成三坊七巷名人家风家训馆,还创立了“郁达夫的下午茶”这一文化品牌。“我提议在‘世遗大会’到来之前,‘点亮福州一百座古厝’,在古厝广泛举办各式各样的诗歌与民俗交流活动,再进一步成立国际化的诗歌艺术交流中心。”陈初越说。
在闽江及其支流上,都存在着大量的古厝。如琴江满族村、闽安古镇、林浦村、潘墩村、螺洲古镇、嵩口古镇、月洲村等。林浦村的“泰山行宫”、月洲村的“一尚书一状元五十进士”、林浦村的“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大埕村“九条金带”等,都蕴含着丰富的科举、宗族文化。这些传统村镇和古厝的类型和内涵都有相似之处,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开发和利用力度仍普遍不够,一些历史记忆有湮灭的危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旧城改造规模不断扩大,大批量的、偏远地区的传统村镇和古厝必然会面临如何保护的考验。为更好发挥福州近年来引进的年轻人才作用,福州市委组织部成立了榕博汇智库,下设历史文化旅游专委会等多个专委会。黄晗微现任福州招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在古厝保护方面,她既是亲历者又是参与者,也是榕博汇智库成员。“依托榕博汇智库这一平台,我参与了对晋安北峰山区的调研,对当地的古厝等文旅资源进行了全方位的摸底,以期在世遗大会到来之前,提升该区域全域旅游的水平。”
同时,黄晗微还积极参与到由清华、北大、人大等高校引进生发起的“福州船政文化口述历史计划”,除船政文化,还对君竹村、金砂村、白云村等传统村镇的古厝及相关人士进行口述历史访谈,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介形式,来抢救福州古厝的历史记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