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凤凰网财经
余丰慧
对“高铁票价高”的问题,铁道部表示,国外铁路票价大部分由沿线各地政府补贴,即使同一条线路上的票价也并不一样,这样一能保证铁路运输的公益性,同时能保障铁路运营部门的盈利。而这也将是中国铁路降低票价的现实路径(8月12日 《每日经济新闻》)。
高铁票价高是从天津第一条时速350公里 高铁开通以来就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随着武广、郑西、沪宁等高铁的接连开通,这种矛盾愈演愈烈。笔者相信,按照目前这种高铁票价,将来京沪高铁开通后反响会更大。那么,当前高铁票价到底高不高?如果高的话,解决出路在哪里?
高铁票价确实太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许多专家、百姓都有论述,笔者再简要补充举一点:据有关部门测算,高铁投资是一般铁路投资的两倍,那么,当前的高铁票价,按照二等舱计算,是一般普通直快空调列车座位票价的3倍左右。高铁票价的制定一定要考虑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考虑居民的收入状况,考虑当前铁路运输票价情况,而不只是片面考虑所谓的高投入一个方面。否则,何谈高铁公益性这一面。
解决高铁票价高的出路在哪里呢?铁道部提出了政府补贴的办法来降低高票价,让笔者感到惊讶。高铁投入如此之大,资金来源大部分是依靠政府信用融资贷款,依靠政府信用发行铁路建设债券。运行之初就又盯住了政府财政金库其实是普通百姓的腰包,不是采取提高管理或者挖掘运输潜能来提高效益、降低票价,而是让政府再掏腰包作为降低票价的要挟条件,岂能不让人惊讶?这种所谓的国际惯例和什么“降低票价的现实路径”在中国行不通。难道政府投巨资建设了高速铁路,没有产生效益,惹得百姓民众多方诟病不断,又要将地方政府拖下水,又要由政府财政来弥补这个无底洞吗?政府自己给自己造了一个大包袱吗?铁道部声称,铁路上座率120%真实可靠,那么,票价畸高、上座率120%的高铁竟然亏损、收回成本难?请铁道部告诉百姓多高的票价才能产生效益?才能收回成本呢?把政府补贴作为降低高铁票价的要挟条件是一种管理、行政不作为。其实,降低高铁票价有比要挟政府补贴更优更好的选择。
国外不但人口少,而且出行选择余地非常多,比如:飞机、自驾车等。乘坐火车出行比例非常低。在国外乘坐火车难以看到中国的拥挤不堪和过道里站满旅客的情况。一个车厢旅客非常之少。在这种情况下,高铁运输肯定吃不饱,地方政府补贴在情理之中。中国与外国最不同的一点是拥有13亿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同时,中国人口的节假日的大流动也是一大特色,再者,中国汽车普及率在发达国家中比较低。这就决定了中国客运潜力比国外要大得多。只要能够充分挖掘这些潜力,让高铁吃饱,高铁不但经济效益能够大幅提高,而且惠及普通百姓的社会效益也能实现。
目前,所谓的120%上座率是在压缩发车车次基础上实现的,是在浪费大量高铁运能前提下实现的。比如,郑西高铁投入上千亿元,设计发车频率在3分钟左右,而现在单程发车间隔在一个半小时以上,每天单向列车仅8趟,浪费了29倍的运能啊。与此同时,陇海线郑州到西安段平均每两分钟就经过一趟列车。投资上千亿的郑西高铁运能大大闲置,造成巨大浪费。武广、郑西高铁所谓的上座率高,完全是由于发车数量少、压缩发车量造成的。高票价使得普通阶层不敢问津,高铁成了公款和富人的专列。现在乘坐高铁都是公款出行和高收入阶层,普通百姓偶尔坐个新鲜,也不由得心痛一阵子。而仅靠公款和高收入者,高铁根本吃不饱。无奈就采取压缩普通列车数量的做法,使得中低收入者被高铁。这种即是高铁空跑也不让普通百姓乘坐的做法,很值商榷。
我们转换一下思路:改变目前畸高票价的做法,大幅度降低票价,大幅度增加车次,采取“薄利广销”的策略,吸引更多的阶层乘坐高铁。这可以起到一举三得的效果:使得高铁运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使得高铁收入效益大大提高,避免了浪费;使得普通百姓也能够坐得起高铁,共享中国现代化的高铁成果;大大减轻了老铁路的压力,使其增加货运,服务经济。笔者相信,只有票价合理才能够把高铁最大运能发挥出来;高铁运能充分发挥出来了,高铁效益不想提高都难。高铁不需要政府补贴就能很快实现盈亏平衡,就能缩短收回投资成本时间。
中国13人口,节假日多,劳动力东西南北流动量大,如何解决客运紧张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决策层。铁路作为客运的主力军,多少年来在解决客运难问题上做出了不少贡献。客运列车几次提速、动车组全面运行、高速铁路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时速350公里 的京津高铁的开通引发高速铁路建设高潮汹涌而来。铁路客运形成了低、中、高不同档次和票价的客运梯次,满足了不同收入水平和阶层的出行需求,很值得肯定。但是,就一个高铁票价实在太高了,需要铁路等有关部门顺应民意,合理核定票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