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三:松下为何不说“不”
日本松下电器总裁松下幸之助的领导风格以骂人出名,但是也以最会栽培人才而出名。有一次,松下幸之助对他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说:“我每天要做很多决定,并要批准他人的很多决定。实际上只有40%的决策是我真正认同的,余下的60%是我有所保留的,或者是我觉得过得去的。”经理觉得很惊讶,假使松下不同意的事,大可一口否决就行了。但是松下幸之助表示了反对,他说:“你不可以对任何事都说不,对于那些你认为算是过得去的计划,你大可在实行过程中指导他们,使他们重新回到你所预期的轨迹。我想一个领导人有时应该接受他不喜欢的事,因为任何人都不喜欢被否定。”
做为一名领导,你必须懂得加强人的信心,切不可动不动就打击你部属的积极性。应极力避免用“你不行、你不会、你不知道、也许”这些字眼,而要经常对你的下属说“你行、你一定会、你一定要、你会和你知道”。信心对人的成功极为重要,懂得加强部属信心的领导,既是在给你的部属打气,更是在帮助你自己获取成功。领导者除了要学会对员工不说“不”,还应该真正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建立员工对企业的信心,才是最终解决之道。
明确愿景。员工与企业息息相关,企业的愿景在很多程度上就决定了员工的信心。作为领导人,必须帮员工建立美好的发展愿景,员工才能对企业增强认可度和信任度,并随着公司“一同成长壮大”。
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制度。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就是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这是企业的刚文化。只有做到制度公平、评判公正、信息公开才能使员工真正对企业产生归属感。反之,如果员工在企业里没有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只会对企业离心离德;信息和管理的不公开、不透明则会造成沟通不及时,各项机制没有达到应有的作用,企业效率可想而知。久而久之,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就会荡然无存。
树立成功的标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要想真正提升员工的信心,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那就是要树立成功的标杆,鲜活的案例能够最大限度提升员工的信心:原来我也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拿到这么高的薪水!在成功的标杆的指引下,员工会在企业内形成你追我赶、群雄争锋的良好局面,企业、员工实现双赢!
发挥领导人的个人魅力。领导人的行为对员工信心有着很大的影响。领导者带头遵守公司制度,犯错时主动承担责任,员工犯错时展现出豁达与宽容的胸襟;对于员工的成绩适时加以赞扬与肯定,赏罚分明。在企业里有这样的卓越领导带头,员工又怎会不信心十足,干劲十足呢?
案例四:孙权的用人之道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于隆中躬耕陇亩,后经刘备“三顾茅庐”出山为其所用;其兄诸葛瑾,避乱江东,经孙权妹婿弘咨荐于孙权,受到礼遇。初为长史,后来官至大将军,在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时,就有人诬告他与刘备有勾结,但孙权听了说:“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短短数语,便可看出孙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真谛所在。孙权重用诸葛瑾,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和谗言,但因孙权了解诸葛瑾,所以没有因为谗言而怀疑诸葛瑾,而是对其更加信任,不无端的猜疑。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听到谗言就对其下属不予信任,朝令夕改,今天让下属做,明天又不让下属做,下属这么做,他又让那么做,这样只会败坏了自己的事业。
《孙子兵法》里说道:“将能君不御”。领导就好比树根,下属就好比树干,树根就应该把吸收到的养分毫无保留地输给树干。领导者授权后,就要予以信任,不能授而生疑,大事小事都干预,事无巨细勤过问。只要下属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授权后,就应允许他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下属职权范围内的事让人家说了算。只要不违背大原则,大可不必过问,不要随意进行牵制和干预。
信任是对人才的最有力支持。首先要相信他们对事业的忠诚,不要束缚他们的手脚,让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其次,要相信他们的工作能力,既要委以职位,又要授予权力,使他们敢于负责,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忠于职守。遇事不推诿,大胆工作。对人才的信任和使用还包括当下属在工作中出了问题,走了弯路时,用人者要勇于承担责任,帮助他们总结经验,鼓励他们继续前进。
用人不疑还表现在敢于用那些才干超过自己的人。在这方面,有的用人者却缺乏勇气和信心,对他们手下那些才干超群、特别是超过自己的人总感到不好驾驭、处处针对,设定限制。他们宁肯将职权交给那些平庸之辈,也不交给超过自己的人。这样久而久之,在他所领导的单位形成了“武大郎开店”的局面,人才匮乏,效率低下。真正有作为的用人者充分信任和善于使用那些超过自己的人,这样在他所领导的单位就能造成人才荟萃生机勃勃的局面。 保险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