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62|回复: 0

以疫情为起点,保险企业优化提升首选数字化建设

发表于 2020-2-26 07:39:1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编者按:冠肺疫情的突袭,给保险业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会。结合行业的特点和现状,《经理人》认为,保险企业在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之余,其应对策略应面向未来,将重心放在数字化建设及企业形象和口碑的树立上。』

疫情对保险业挑战与机遇

大致而言,疫情对保险企业的挑战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线下业务,尤其更依托于线下代理人获客的寿险业务,以及更依托于航运经营的财险业务受阻;二是保险理赔事故的核实、取证、确认等线下依赖度较高的工作环节,以及非常重要的保险团队线下培训及团队建设受到很大约束;三是随着疫情期的持续延长,由此带来的疾病险、健康险、医疗险等险单的理赔增多,所需的赔付支出将明显增长。

而另一方面,疫情危机对保险业也是机遇。从以往经验来看,疫情的爆发会较大幅提升人们的健康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保险业务量的增长。据统计,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并得到控制后,我国健康险等业务迎来快速增长,从5月起连续四个月同比增幅皆超过100%,其中5月更高达309%。同时,疫情带来的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也会让保险业的社会关注度随之提升,成为企业加强公众认知度和树立良好口碑的机会。

保险企业应对疫情的三大策略

总体来看,由于保险企业大多资金充裕,不用面对困扰其他行业内许多企业的现金流问题,疫情的冲击相对可控,因此应对策略主要倾向于放大疫情对行业的极积影响。基于这一认知,《经理人》建议保险企业应对疫情采取以下三大策略。

一是加强数字化建设,促进服务和理赔模式的转变。

当线下渠道受阻时,企业面向线上的数字化建设是必然选择。保险企业的数字化主要包括:采用互联网及信息技术构建可视化、配置式的产品工厂,打造线上“零接触”保险业态,应用云计算技术搭建统一集中数据中台,建立基于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风险控制模型,等等。比如平安健康APP就是我国保险业数字化建设的较成熟产品,其线上理赔等服务以较好的消费体验,对公司的业务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严格配合和执行政策,树立有责任感的企业形象。

疫情发生后,银保监会财险部、人险部、中介部分别下发通知,要求疫情期间各保险公司规范运营,为疫情风险控制做出相应贡献。以人保部为例,所发通知支持各保险企业将意外险、疾病险等产品的保险责任范围扩展至冠肺,支持针对冠肺客户取消等待期(观察期)、免赔额、定点医院等限制。在此情况下,保险公司应将政策的执行作为一项形象工程来抓,把政策坚决执行到位。

不难发现,平安保险和中国人寿保险等龙头企业都非常重视政策配合执行,这为企业的公共形象和公众信任感加分不少。平安保险第一时间宣布享受绿通服务的保单产品覆盖e系列产品、i系列产品等相关险种,在简化理赔申请材料的基础上推出理冠肺出险客户理赔优先制度及预赔服务,以缓解客户的医疗费用压力。中国人寿保险也及时扩展“康乐保”寿险及“无忧人生2019重大疾病保险”等12款重疾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将新冠肺炎纳入保障。

三是在合法依法的基础上,尝试推出针对性险种服务。

虽然银保监会严禁开发设计缺乏定价基础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专属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保险企业不可以在依法合规及获银保监会支持的情况下,适度推出与疫情风险控制相关的险种。比如近日海南保险企业在银保监局组织和支持下,便首创性地推出“海南省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支持海南重点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复工复产,这说明针对疫情的险种开发,还是有一定空间的。

研究表明,产品、服务、数字化,是保险公司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保险企业摆脱疫情不利影响,实现快速反弹的关键因素。围绕这些因素,尤其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是企业确立市场优势地位的前提,也理应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