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3-3 15:08:52
|
查看全部
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论述。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并就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大家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需要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论述。2019年11月,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要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借鉴国外应急管理有益做法,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做好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的方法路径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在长期的突发事件应对实践中已经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成功应对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突发事件,有效化解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安全风险,创造了许多抢险救灾、应急管理的奇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巨大威力。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统领下积极推进新时代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就要善于总结、继承、发扬、创新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例如,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所内嵌的“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对口支援”优势、“党的群众路线”优势、“基层党组织”优势、“军地协同”优势等。从而进一步将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运用中国特色应急管理制度威力应对重大安全风险挑战的冲击。
坚持关口前移,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提高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立体化、精细化水平。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是应急管理的前哨和起点,也是应急管理的第一道防线,是危机预防基础上的“关口前移”,改变了传统应急管理对突发事件采取的“刺激—反应”被动型管理模式。新时代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必须以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提高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立体化、精细化水平为主线。要坚持关口前移,加强日常防范,加强源头治理、前端处理,建立健全公共安全形势分析制度,及时清除公共安全隐患。要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保持高度警觉,任何时候都不能麻痹大意。必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实施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掌握风险隐患底数,努力把自然灾害风险和损失降至最低。建立健全风险治理机制、提升风险治理思维能力。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入手,推进思路理念、方法手段、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风险研判机制、决策风险评估机制、风险防控协同机制、风险防控责任机制,提高风险化解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加强对危化品、矿山、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既聚焦重点,又统揽全局,有效防范各类风险连锁联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