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27|回复: 0

[转载] 那年,经历的九死一生

发表于 2020-3-5 21:01: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罗尚熙



本文不是军旅生活的点点滴滴。其时,我已下地方多年。故事发生在二十年前的冬季,全部过程完全是再现的情景真实描述。时至今日,偶尔想起仍感心有余悸、后背阵阵发凉、头皮发麻……
1999年11月底的一天,我送儿子回内地并联系好小学后返回八一(林芝)时,已是傍晚时分。处里的一位藏族朋友听说我回来了,跑到我住处,急急忙忙地见面就喊,哎呀,老罗你可回来了……我一惊来不及寒暄忙问出什么事了?他说事倒是没出,但现在有一件事倒是很急。原来,是一个广东来的工作组到了八一后要去类乌齐县考察,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送过去,在林芝宾馆住了好几天了。急着呢,你看只能你去了。
这林芝地区才是广东福建两省援助的地区,他们去重庆援助的昌都地区去干什么呢?我也懒得问。可是这类乌齐县我也没有去过啊,又是这个季节……谁知这长途的路况咋样啊?关键是必须越野车才行,说到车子,这老弟倒是痛快,似乎早已安排好了,说前几天弄了辆越野还送修理厂大修了,明天接出来你用……我也只好应承下来吧。

次日上班后这老弟就开着那越野,接上工作组和我到八一大街一家火锅城坐下,作了双方介绍……胖胖的慈眉善目的组长老毛四十多岁,只是大冷天的那颗大光头也没弄个帽子扣着,我心里说出了八一一会儿就会冻得你脑仁疼,健谈的老刘不到四十,有驾照。这一路长途的活跃气氛靠他看来没错了,另外两人是三十左右的小朱和小李,都挺见生的,小李是女同志。介绍我时说这是我们的老罗,并特别强调说是西藏退役老兵,车技一流的棒……大概是想给工作组服下定心丸吧。
酒足饭饱后稍稍休息了一会就准备出发。说是大修出来的车嘛,我也没有做什么检查,反正挺放心的。可就这么一放心,此程差点成了几次都要命的不归之旅!
还没出八一城,就感觉刹车很疲软,开始还以为是新换了刹车片没磨合好的缘故,也没太在意。出城后快到西藏武警交通二支队的一个机务段时,一点也刹不住了。我急忙一个右急转冲进了机务段里,撞上了院子里的一大堆沙堆上……车上车下的人都吓了一跳,两位武警急忙跑来问怎么了怎么了?我无奈地下车摆摆手说,没刹车了……经检查,只见刹车总泵里就只剩几个没散尽的气泡,一滴刹车油也没有了!这就是缺油进了空气……两位热心的武警战士见状马上熟练地帮我排除故障,查管路、加油、排空气,调刹车、试车。经过一系列的安全检查确认故障已排除,、他们完全放心后又送了一瓶刹车油给我备用……告别了两位灰头土脸的武警后又继续上路。
这么一闹腾,出门好像不利啊,感觉心情也挺差的了。原计划是当晚住波密的,看来是不可能赶到了,那就不用急了慢慢跑吧。
出了林芝老县城不久就开始爬第一座山:海拨近五千米的色季拉山。这座山的东西两面是原始森林,雪线以上的山上是冰雪覆盖,在山顶向东眺望可清晰地看到南迦巴瓦峰。


色季拉山顶东眺南迦巴瓦峰

下完山就是鲁郎了,这就是后来发展建成现在的号称“国际小镇”的鲁郎!
鲁郎在当时可不是这样的,除了以东几公里外的有个鲁郎兵站外,就是国营鲁郎林场。林场在1999年封山,1998年全国大洪灾后,,西藏所有的林场全部响应国家号召封山停产。大量的林业职工除分流到其他单位、企业外。其余的都因人、因地、因势发展多种经营,餐饮、民居、旅游、土特产贸易等等的再就业的方式,利用鲁郎的地理位置发展创业。慢慢发展建设成了现在的这样的“国际小镇”。所以这鲁郎在当时之前也就是一个只供过往人员、车辆简单食宿休息和当地百姓居住的要道。不大、也不繁华就像古时的驿站差不多吧。
但是,这鲁郎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她集高山、林海、草甸、湿地、河流和平坝等等于一起。特别是每次雨后天晴必出彩虹,彩虹边缘非常干脆、清晰,在阳光下格外耀华。其本身就是风光自然、引人入胜的天然大氧吧。所以人气旺盛、慢慢建设成了现在这样繁华的游客集散地……


天然大氧吧鲁朗小镇

在晨曦未尽的云烟飘逸中我们又启程东进,风光虽美可路面路况极其糟糕,坑洼颠簸积雪暗冰甚至水坑一个接一个。车过东久乡不久就进入了峡谷帕龙天险!318线上的这一段就是在帕龙藏布江畔的悬崖峭壁上凿出来的,几座钢架桥在峭壁上悬空挂着。


帕龙天险

据说当年十八军筑路时最艰难的地方就是这里和怒江段。心惊胆颤地过了帕龙天险后就开始爬通麦山,通麦山是川藏线上第二大塌方区域,第一个大塌方区域是前面的“102”。这一整个区域都属于灰浆岩地质结构,在雨季里容易吸水澎涨,造成大面积的分离塌陷……此值冬季倒也平静,但山道道窄坡陡回头急湾多,稍不留神就有溜滑下去的危险……上山下山的路实在是难走。
风雪高原汽车兵(笛子
中唱群星 - 歌曲合辑
下山后,路边的有不少热气腾腾的温泉,这些温泉还没有开发利用,任其自古以来流趟着,云雾迷漫地散着硫磺味的热雾懒懒散散地在谷底游荡着、这江边倒也像是一番仙境雅苑……
在过通麦大桥时,我依然习惯性地长鸣喇叭三声,向大桥东左侧的“川藏线上十英雄”纪念碑致敬!


通麦大桥老大桥

1967年8月,成都军区某汽车团副教导员李显文等十位汽车兵在这帕龙天险遭遇塌方不幸全部遇难。现在的“十英雄”纪念碑已迁移到通麦兵站的广场。


川藏线十英雄纪念碑

通麦老大桥是水泥钢架结构的,和这纪念碑一起,在2000年7月毁于一场易贡湖塌方的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冲毀后林芝地区修了一座钢索桥管控通行,不久又遭毀坏,现在这座新大桥应该是第四座桥了。

来源  军旅原创文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